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物理学科 >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文章物理学科寓德功能的实践研究(7)

2012-08-24 22:37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实 例

一些人认为,婴儿由成人抱着坐在汽车里很安全。现在请你估计一下,在发生在很短时间的撞车事故中,成人需要多大的力才能抱住婴儿。

在发生在0.1s的撞车事故中,若撞车前车速为60km/h,那么成人需多大的力才能抱住一个10kg的婴儿。

特 征 的 对 比

来自真实生活,是对现象的描述,没有对现象作任何程度的抽象

少部分来自真实生活,不是对现象的描述,而是对现象高度的抽象

是一种真实情景,通常没有任何已知条件,其中隐含的物理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提出

不一定是真实情景,且其中已知条件不需要学生自己提出

对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即可解决

对学生来说是常规的,靠简单的模仿即可解决

具有趣味性和魅力,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智力提出挑战

缺乏趣味性和魅力,主要用以训练学生掌握知识

不一定有唯一的答案,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作出回答

有唯一的答案

解决它有时需要通过个人或小组的物理实践活动

个人解决,不需要通过小组活动

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在物理学家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的研究中去,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今后从事任何研究和工作,对于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都是很有用的,是终生受益的。

    (2)日常习题解决中,渗透辨证思维方法的教育。习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进行习题训练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觉探索的习惯,并引导其掌握相应的方法,不断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整体和局部意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一般来说,物理问题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或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包含多个物体和多个作用过程.如果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和多个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就是一种整体意识,这样就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及细节,巧妙地避开中间量的繁琐运算;如果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就是一种局部意识,这样能分化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过程和细节。实际上,在分析复杂问题时,常常是将两种意识交叉互用,二者彼此渗透和补充。详见附录2(寓德论文精选)

3、开展科技教育,突出课外德育渗透

物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在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教师作为物理知识最直接的传播者,积极参与科技教育活动义不容辞。因此我组教师全力以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两年来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力求把科技意识和能力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要把科技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在科技意识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代化高科技领域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物理学发展的成果。如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等,作为信息时代核心的电脑也与物理学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高科技,也没有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物理学还渗透着科学方法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包含着丰富的科技意识教育内容。所以通过物理学来加强科技意识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学物理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第一、使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激发科学兴趣。第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科发展史的教育,培养学科思维和素养。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学科发展史的教育是进行科技教育的绝好契机。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和现代化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而且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1)设计趣味物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外活动中,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例如蒋业和汪燕在初二年级设计的“喷气火箭”、“纸锅烧水”,项小梅在初三年级设计的“简易电磁继电器”、“简易电动机”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指导科技小制作,培养创新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制作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等等,并组织展评。2007年6月4日,我校组织的科技作品展览中,我组教师指导的学生共有18人获奖,2007年6月11日物理组在早操时间组织了学生水火箭发射比赛,取得了极好的教育效果,在本次活动中,很多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从材料的准备、火箭的制作、发挥想象力的改装,到多次试飞,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从中不仅了解了一定的航天知识,而且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培养了实验和创新能力,激发了更多同学积极动手动脑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组织校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同时选拔学生参加市级竞赛,2006年我们学生有12名获预赛一二三等奖。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利用研究性学习时间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高一、二年级坚持出版《物理园地》月报,开设《天文学基础》、《中学物理与航天》等讲座10余次。

4、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意识,多角度进行德育渗透

从2007年9月开始,北京全面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借这一有利契机,我们以高一备课组为主,全组青年教师参与了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探究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将学习的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移,改变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途径的状况,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高一新课改实施的中,大多数老师都感觉到,由于教材新内容的增加和原有教材内容的加深,如果要将教材中的内容面面俱到地全讲,肯定难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计划。如果只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无疑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在深入挖掘教材后,我们集体商议达成共识,不能因课时紧张而砍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不能再走老师只重视知识习题的讲解、训练学生成为作题机器的应试之路。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新矛盾,我们深入领会新教材的理念,潜心研究教材,不断开拓思路,寻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我们开创了将课上学生探究过程扩展到课外学生实验探究行为的教学方法,这种时空转移的教学方式很好的促进了课内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参与度和兴趣。既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挑战,获得了成就感,又保证了在规定课时内可以有效完成教学进度。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一,学生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在实验结束后,通过亲自动手,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也正是有了探究的过程,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应用。也正是“听了,我知道了;看了,我记得了;做了,我理解了。”

第二,学生由“不能做”向“我能做”的转变,利用生活中的器材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经济等优点,而且利于学生开展实践,发展学生的独立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原来他们认为不可能做的一些物理实验,利用身边器材能够做出来,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确立,人们清醒地意识到,教学的过程该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学的过程”转变。高一六班杨小碗、马俊、梁逸深几位同学,观察到身边的木块漂浮时会改变状态,于是她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探究,随着探究的深入,学生自主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给江南造船厂写去求助信。学生课外探究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正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我们的学生更爱学物理,以自觉的求知代替被迫的接受。

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在转变,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爱学物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固定不变的,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投身于课外实验探究中,虽然我们教师付出了很多,但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热情是那么地高涨,一切辛劳得到化解.每天中午,学生放弃了闲暇休息时间,自发地聚在物理实验室,有的组用锯锯,用刀削;有的组聚在一起讨论方案;有的聚在一起研究结果.以前我们总是想如何用语言创设物理情境,学生没有亲身体验,是很难被语言吸引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学生有了亲身经历, 对物理的感知不是那样抽象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很多。兴趣本身就是好的老师,就是有效教学的源头。通过开展活动,学生的兴趣被教师持久的调动起来。其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在转变,学情变化,可以有效在课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的少了,学生想的多了;师生、生生互动多了。起到了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对探究实验发自心底的热爱,学生的创造力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正悄悄发生变化。现代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我们的课外探究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感到不少困难,来自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动手能力的不足,来自于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新课改的实施已不容置疑,我们的探究活动将进一步展开,我想我们的新课程的实施行为是:贴近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舞蹈。

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我们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尽管我们也有一些困惑和思考:如何做到每节课都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实施,做到“润物细无声”,既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如何将物理教学的有用、有趣、有理、有法与学科寓德更好整合? 如何进行学科寓德功能发挥的评价?但我们会将这一课题长期坚持下去,不能只是搞一阵,应付局面,也不能时搞时停,渗透要一点一点地进行,熏陶要逐渐地感染,功到自然成,努力做到教书育人并重,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