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校长应该是知人善任的教育家,其使命是招才纳贤,组织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他们提供自由的环境,使他们拥有治学和影响学生的充分权力。校长是真正懂教育的,教授是真正优秀而且有权威的,职称评审就不是问题了。”周国平感慨。
推荐内容>>透视职称评审制度系列报道之一:论文之殇
推荐内容>>透视职称评审制度之二:职称评审患了什么病?
“什么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门类应有不同的评价。还是应该同行评价:比如教育学需要大同行,再细到教育心理学就需要小同行。衡量人才应该大同行和小同行相结合,组成专家委员会,给予最客观公正、最有说服力的评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表示,职称评审的制度从表面看没有很大的漏洞,却让潜规则从幕后走到台前。他认为,这是缺乏监督所致,制度设计挺好,却没想到不正之风也会与时俱进。
他告诉记者,早先职称评审的时间比较长,相对客观,但原来能做到的“认真负责”现在做不到了。比如博士生论文,以前教授很久才看一本,现在教授一天看五六本,只能粗看。其实看看国外,他们的很多制度并没有国内严密,他们考大学都可以教授推荐。因为,国外的教授如果一天看几本博士论文、学生程度不好也推荐,很快就会有诚信记录,他在学术圈里是无法立足的。反观国内教授,由于没人管而得过且过。没有约束、没有监督的制度是没用的。我们一直在出台新政策,为什么没用?因为一没有监督、二没有奖励,尤其缺乏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在缺乏监督的制度下,不少行政领导无论学术水平如何都给自己办个教授职称,这是值得深思的。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