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健全长效机制,行风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教育部科学研判形势,把握行风建设规律,着力在抓源头、治根本、求巩固、谋长远上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高行风建设科学化水平。
1.加强工作制度创新。近年来,围绕作风建设、干部管理、队伍建设、资金项目、招生考试、教育收费、评估评审、科研活动、校企管理等9个方面的行风建设,制定和修订制度70项,直属高校建立健全制度3717项,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教育部注重制度合法性和廉洁性评估,及时清理不合法、不合理规章制度,为制度装上“杀毒软件”,2011年集中修改废止了12项规章、400多个文件,从制度层面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2.强化监督评价机制。围绕中央惠民政策落实、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加强绩效考评,强化监督,提高了制度执行力,保证了中央政令畅通。坚持“定期体检、发现问题、排除隐患、科学发展”原则,完成了对75所直属高校的第一轮巡视和11家直属单位的巡视,有力促进了被巡视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2010年,对30个省(区、市)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91个,提出整改建议措施96条,推动了教育惠民政策的有效实施。2011年,对75所直属高校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情况进行量化考核。2012年,组成22个检查组深入中西部国家试点省份,督导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促进惠民政策惠及百姓。
3.完善督查督办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教育行风问题,2011年督办率达100%。加大行风问题通报力度,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2012年上半年公开通报乱办学、乱收费等违纪违法案件25件,督促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建立联合查处机制,每年深入重点省份实施专项督查。2008年以来,全国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涉案金额达12.2亿元,有1187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
4.建立民主评议机制。2011年,采取评议组评议与群众民主评议、定性评价与量化考核、入户调查与网络调查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国教育行风评议。组织了5个由国家督学任组长、省级纠风部门和教育部有关司局同志为成员的教育行风评议组,对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风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评议和量化考核。首次借助第三方评议机构开展评议,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采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随机抽样,对遍布全国93个县(市、区)的14156名群众进行入户调查,随机对4847名群众进行网络调查,全面、客观地了解各地行风建设情况,听取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意见建议。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满意度达72.7%。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