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在家上学 学校之外的寻求(4)

2013-12-31 15:15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全社会要共同面对这一难题

  ■李新玲

  在家上学近两年成了一个热门词汇,媒体的相关报道不时出现,在喧哗的舆论中,有为这种“叛离”学校的行为叫好的支持者,也有态度鲜明质疑其目的和效果的反对者,还有一大批拭目以待静观其变的观望者。

  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的称谓始于1977年,出现于美国教育家、作家约翰·霍特的《非学校化教育》杂志。以前网络不发达,零星的实践者散落在各处,不被人所知。进入网络时代,技术不断进步、信息传播迅速,网上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实践者也可以实时相互交流,这种教育形式由此获得了新的条件、土壤和时机,必定会持续增多。不过,即使多起来,也属个别现象,是一种小众的教育形式。很多实践者是用行动表达对当下大一统学校教育的不满,认为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等等。

  可以说,这些原因都直指目前学校教育的弊病:教学齐步走、忽略孩子个性发展、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缺乏特色教育等。这些也不并是我们独有,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选择在家上学的理由,去除宗教原因,大都不外乎这几项。

  当然,在家上学永远威胁不了学校教育的主流地位,因为教育是面向人的成长的科学,是需要研究、实践、不断修正的,学校教师的专业性也不是任何父母可以替代的。只是教育如生态,一个地方的生物物种越丰富,参天大树、杂乱林木、低矮灌木草木甚至低等地衣都存在,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必定优良,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同时,在家上学灵活的教学方式、一对一的高效性、知识学习的开放性,都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改革示范。

  美国在家教育研究所创办人布莱恩·雷博士对5300多个基础教育阶段在家上学超过7年以上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他发现,这些孩子升入大学的比例高于公办在校生的平均数,平均成绩也高出公办学生10%到30%;由于时间充裕和自由,他们的阅读能力高于公立学校的孩子。美国一些大学明确表示愿意接收在家上学的学生。政府和社会机构也给在家上学者提供了多种支持,有些已经从法律上确定下来。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