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励教授、院士给本科生上课后,浙江大学最近又推出新政:设立教学促进津贴,一年预算资金2000万元。这2000万元是额外奖励给用心上课的教师。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说,根据今年上课老师的表现,约500位老师拿到了总额近800万元的奖金。2000万元还剩1200万元,积攒下来,明年可以奖励给用心上课老师的资金就有3200万元。
好不容易考进了大学
发现还是上教材
教学促进津贴又被叫做E津贴。在浙大的设计里,能享受E津贴的主要是两类教师,一类是上优质课程的教师,包括本科层次的全英文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大类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验核心课等;另一类是开设跨学科、跨院系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主要包括本科层次的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含实验课程)、研究生层次的公共课程和跨院系专业课程。
“我们学校开设通识核心课程是第四年,大类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还在逐步推进中,课程还在逐步开设,符合E津贴享受标准的教师还不多,未来将逐步增加。”
“今年约有500位老师拿到800万元津贴,明年可能不只500人,估计有1200人。”陆国栋说,“我们不会为了发津贴而发钱,这笔教学津贴一定花在基层教学上,不能白白花出去,让学生受益更重要。”
现在大学里有一个怪现象,普遍重研究轻教学,大学的教学质量,不再是大学的生命线,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数量排在了第一位。
十年寒窗,熬过高考,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却发现大学上课,还是以教材为中心,老师照本宣科,考试背书本答案,越来越多大学开始正视学生的失落。
“如何评价老师是否用心上课?我们有事前考察,事中跟踪,和事后反馈,上优质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老师,不是‘终身制’的,每年会根据教师和学生反馈重新认定,教学效果不好的就会被淘汰,所以教师想要拿到E津贴,在开设课程后,还要认真投入教学工作。”陆国栋说。
浙大一位老教师说,学校不能因为要建设研究型大学就重视研究而轻视教学的岗位。学校管理应该给予教学岗位教师足够的信任和激励,比如可以通过加薪晋升职位等方式。学校也应该制定明晰的政策来避免使一些专注于教学的老师受到歧视,以免他们沦为“二等教师”。
这次E津贴出炉,是对专注教学的老师一次积极的回应。500位受奖励教师,今年平均多拿到了1万多元,多的有2万元。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