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队伍老人当道
不过,就目前童谣创作现状而言,想出产更多的童谣精品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童谣篇幅太短,稿酬太低,留不住人,很多人一有点儿成就就不会再写了。”老作家金波道出了童谣现实生存的窘境。据调查,童谣创作队伍早已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目前,全国从事童谣创作的不过几百人,一流作者大约也就几十人,而且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作者。
作者不断流失是童谣创作无法回避的问题。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主任宋青松记得,自己写童谣已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儿了,他写的《红狐狸》、《大地的衣裳》还得过奖。但如今宋青松不再写童谣,他说没有当年的心境了。“写童谣需要了解孩子的世界,熟悉孩子的语言。我现在陷入繁忙的日常工作,更重要的是童心已经缺失了。”
推荐内容>>传统童谣选:小老鼠 上炕沿等经典童谣
推荐内容>>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述评:让新儿歌塑造新儿童
推荐内容>>伤不起的"灰色童谣":成孩子宣泄不满排遣压力途径
童谣创作待遇太低,也导致年轻人很难参与。金波说,如今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他们刚出道时有很大不同。“过去,我们什么都写,童谣、儿童诗、童话,多条腿走路,而现在,新起来的作家不会再写童谣了,一般是直接上手就写童话。”他认为,这和童谣作者待遇低不无关系。金波最近收到的一笔稿费是20元,“新创作的童谣稿费也高不了多少,一般是三四十元。”
正因为童谣创作者鲜有年轻人,和孩子们的距离也越来越远。金本说,上年纪的人写童谣更多强调教育性、思想性,孩子们不一定爱看。“就拿我来说,我给《怪怪城历险记》动漫电影写过一首主题歌,最后有一句‘好人总要把坏人来打败’,我小孙女就说了,前面都挺好,就是这一句不好。她说,坏人也不一定就能被好人打败呀。”这给常年从事童谣创作的金本带来很大触动,“我们很多童谣走的是八股套路,没有满足孩子的趣味,没有贴近孩子的情感。”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