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当代童谣的生存尴尬:社会变迁 童谣“失味”(5)

2012-08-31 12:41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推荐内容>>传统童谣选:小老鼠 上炕沿等经典童谣 
推荐内容>>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述评:让新儿歌塑造新儿童
推荐内容>>伤不起的"灰色童谣":成孩子宣泄不满排遣压力途径

  还有一些孩子自编的童谣,比如有一首《米老鼠》:“米老鼠的家,稀里哗啦;米老鼠的爸爸是警察,每月工资八毛八;买不起房,买不起车,买不起老婆要自杀。”谭旭东发现,这类童谣经过很多孩子的传唱,可以说是众人的创作,而不同的孩子在口传时,都可能修改一些词句。

  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校长杨英说:“孩子中间确实传唱这类童谣,有的孩子还很羡慕同伴会编搞笑童谣。”她认为,传唱好玩的童谣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向来对刺激的事儿、好玩的事儿感兴趣。“我们没有去批评,孩子们是以调侃的方式进行发泄,他们想发泄就让他们发泄。”杨英说,学校没有将这些问题上升到价值观、道德观的层面,“我倒是觉得孩子们至少还有点文学素养,起码知道合辙押韵吧。”

  原《中国少年报》主编金本也认为,这些童谣往往都是顺口溜,“这是孩子们的一种游戏,其实,孩子天生喜欢戏耍语言,他们要求一种表达的快感。”

  尽管如此,一些专家还是认为,对孩子们进行积极引导非常必要。“我们的专业人士应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童谣,来吸引孩子们,引导他们自主地向善向美。”金本说。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