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题为电学试验,在批阅过程中主要发现学生出现以下几个典型问题:①操作过程不完整,很多同学都没有写出“调节滑动变阻器”,直接就读出电压表的示数;②电压表没有用特定的字母符号U1、U2表示;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表述不完整;④Rx=
U2/U1·R0的表达式书写不规范。
总体来看,实验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较高的信度和区分度。本题最高分19分,最低分0分。
第21题主要考查功、功率、速度及牵引力间关系的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从学生答题看,只要是解答本题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满分,一小部分答题不完整,但大部分学生都是0分。说明很多学生对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速度与功率的关系不了解,对做功、功与功率的关系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另外学生答题规范性有待强化,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学生答题非常随意,计算题大题中出现只写数字,没有物理公式,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连物理量符号都没有写,直接写数值和答案,这与我们老师的平时要求不无关系,我认为,物理计算题的考查不仅仅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但我们的学生物理计算题做得像数学题,不能展示出不能按规范的物理要求来表叙。
第22题是一道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相关知识的力学推导证明题。本题得满分(7分)的学生很少,许多学生答题时没有能力进行严谨的、有条理的语言表述。暴露出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语言整合能力较差。
第23题是一道电学计算题。从抽查的样本卷看,很多学生进行了答题,且做了大量的计算,却得0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审题时没有分析出闭合开关S1时,电路是由定值电阻R1与电源内阻r(等效成一个电阻)组成的一个串联电路;闭合开关S2时,电路则是由定值电阻R2与电源内阻r(等效成一个电阻)组成的另一个串联电路。由此可看出很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强化“双基”教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从整体情况可以看出,今年试题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常识性生活、生产应用物理的内容占70%左右,学生在这方面得分情况较好,得分较低主要是在课标新理念型题中。因此,今后每位教师在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新课标的科学内容,掌握和研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科学方法,更加认真做好教学的每个环节的工作,提高自身教学素养,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科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强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要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搞清这些定义和公式的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依据,我们必须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物理内容,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教材中的“想想议议”、“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探究实验”等等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少一些包办、多一些自主、多一此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入掌握物理课程标准,研究命题导向上的变化,找准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
近年来的中考命题逐渐向实施课程标准的物理教育目的渗入。每位教师及时认真的学习物理课程标准,掌握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目的定位一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解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从自然、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只注重“知识与技能”单一培养目标,定位到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胆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不断找出各学校客观条件及本人与学生能创造条件适应的科学探究的有效方式,开展创新性的教学。
3、 大胆改革微观教学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施课程标准后的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内容编排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体系型,教学过程的设计多种多样,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新理念,对教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教师若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遇到重重困难,出现教学效果与教学期望的巨大反差。
因此,实施新课标后,每位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传承传统物理教学中的优秀教学方式,革除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理解三维培养目标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自然现象、生活现象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在研究过程获得真知、提高兴趣,在知道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及社会中的应用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会更加刻苦地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并善于当引导者、组织者、激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应用。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4、 让每位学生都产生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对不同类型学生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做到尊重每位学生,通过自已的教学设计,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促进每位学生都加入到物理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教师要正确对待个体间的差异,引导和积极恰当地评价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感受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并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逐步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