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造自立创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今天的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力的竞争,关键是人的创新力的竞争,换言之,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的竞争。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的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甚至业已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培育创新观念绝非上几堂理论课、教给学生几条创新的通用法则便可以了,事实上,创新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行为过程,这也是笔者将创新上升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重要原因。
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质,其延续和发展亦自有其延续和发展的内在缘由。一些文明消失了,一些文明历经艰难险阻后又浴火重生,文明自身的创新求变和修补弥合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一变革创新的特质深深融入到民族的血脉之中,化作其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往往在紧要的关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韧性的精神。高校育人的文化意蕴,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样态和文化自觉,这也是费孝通先生在论述“文化自觉”时提及的“自我创建”的要义所在,文化反省的最终目的还是文化创新。
今天的中国高校在创新创造的问题上所存在的问题已绝非创造活力不够、创新性产品提供不足的问题,而是高校整个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由于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信息集聚传播、知识获取和复制更为便捷等功能的挤压和影响,受到高科技企业在新技术、新知识的研发方面的优势地位的挑战,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着实堪忧。如若不能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或物质文化产品,尤其是不能向社会输出负有文化担当与创新品质的高级人才,则高校的存在既不能面对过去几百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适时调整与发展的历史,也不能开创一个令大众感到富有希望的未来,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学校创新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第一,培育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立自强的精神。“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一直被视作现代大学精神的核心所在。如果我们希望有创新型的人才出现,就需要培养学生有独立的人格、质疑的精神和宽容的品格。人格不能独立,势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缺乏质疑的精神,则容易迷信权威、困锁于教条,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缺少宽容精神,则对不同于自己的主张见识采取排斥和拒绝的态度,民主探讨的风气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强自立的精神,是学生培育创新能力的前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