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攻坚”异地高考 是谁动了“奶酪”

2012-12-30 10:4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上海异地高考方案已基本确定。持上海《居住证》A证即国内人才引进类居住证的来沪务工人员,其子女可以在沪参加中高考;持《居住证》C证即一般居住证人员的随迁子女,只能参加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考试。

  对于那些对上海开放异地高考翘首以盼的普通来沪务工人员来说,上述上海异地高考方案,显然会让他们颇感失望。因为这基本上仍是一个缺乏新意和实质性改进、开放程度极为有限,依旧坚持既有较高户籍壁垒的异地高考方案,这正如媒体报道指出的,“与现行高考政策并无太大不同”。

  上海异地高考方案,既让我们看到实行异地高考的艰难性,实际上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其实并不新鲜的简单道理:要想真正推动异地高考“攻坚”、保障随迁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仅靠事关自身切身利益的异地政府来异地解决、主动“革自己的命”,其实并不现实。而更现实可行的出路应该是,在国家层面由教育部积极主导推动。

  异地高考背后的地方既得利益——如“上好大学”层面上的一本录取率相差悬殊(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一本录取率超27%,上海超过20%,而全国平均水平仅约8.5%),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中分省名额分配的地域不公,无疑是症结所在。而更有能力、资格化解这一症结的,显然只能是国家教育部,而非地方政府。从宏观上看,管理包括高考招生在内的高等教育制度,原本就是教育部的基本权限和责任。

  从微观上看,众所周知,时下中国各地的好大学绝大多数都是教育部直属管理的“国立”大学,而并非地方高校。如北京的“北大”“清华”,上海的“复旦”“交大”。同时,招生名额分配最受饱受诟病的“不公”,也恰恰是这些国立大学分配的不公,而既然是全国性大学,何以能搞地域歧视、向地方考生倾斜?

  这种背景下,如果教育部能下决心调整改变这种名额分配不公——除了保留对边远省份的名额倾斜照顾之外,其他所有省市的国立大学招生名额均按当地常住人口比例进行分配,那么,即使保留现行户籍制度,异地高考背后的既得利益势必也能得到相当大程度的瓦解,同时“高考移民”的必要性也将大大降低。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