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专家:高校育人需营造自立创新的文化氛围(3)

2012-12-28 11:1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二、培育宏富博雅的文化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士子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修身”可以理解为在道德品格、文化素养诸方面的培育修为和不断提升。培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大学生,应包括稳定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扎根在我们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土壤之中,造就一种既有通达的世界眼光,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有专业又超越专业的素养全面、精神丰沛的人才。工业文明的后果之一是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日益泛滥,它遮蔽了全局和历史的演进,导致了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的出现。正如恩格斯所言:“这只有用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已经占统治地位的分工来说明,它使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中,只有少数人没有被它夺去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而宽广的人类视野,纵深的历史眼光,对人文艺术与自然哲学的“同情”的理解,是克服“异化”现象,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负责任的现代公民,避免一叶障目,走向极端,从而达致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培育宏富博雅的素质文化,从表面上看,是打破狭窄封闭的专业圈子,使大学生获得更为宽广的文化知识视野,有益于其在更深厚的基础之上从事专业创造。从深层次看,却是实现马克思所谓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全面发展,超越了生存的低层次需求,进入到满足自己的个性爱好、天赋特长和自我实现的更高层次。

  培育宏富博雅的素质文化,需要从传统中发掘有价值的资源为我所用。

  第一,要弘扬崇尚阅读的“书香校园”文化。积淀文明传统、承续人类宝贵价值的思想原则和理性光辉往往蕴藏在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回归经典,关注那些对于人类历史和命运进行过深刻思考的大师的思想谱系,或许有益于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理解与把握。即便是消遣式的读书,也有益于陶冶情操和博识多闻。网络、短信等新媒体在将快速便捷的信息沟通带给我们的同时,碎片化的思想和快餐式的消费却有导致思想肤浅、把青年人与历史文明割裂开来的危险。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于2004年对年轻读者的习惯进行调查时发现,2/3的大学新生每周为消遣而读书的时间不到1小时,1/3的大四学生根本不再为消遣而读书。该研究认为:“不读书的孩子会与祖先的文明隔绝开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