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调查:免费师范毕业生何时走出“水土不服”?(5)

2013-02-12 09:3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为何难扎根

  因素一:从教意识淡薄

  免费师范生绝大部分是农村生源。这些学生家庭相对比较贫困,父母多数是在家务农或在外打工,“减轻家庭负担”成了他们报考免费师范生的首要动机,相比较之下,“想成为一名老师”的选择比例不到1/3。“免费”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的是那些家庭贫寒、上不起大学的农村孩子,却不一定能保证这些学生有志于教育事业,更别说扎根基层。调查中,有超过40%的人“终身从教”的观念模糊,有6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无长期扎根基层的想法,有30%左右的人对自己扎根基层信念不坚定。在回答“一辈子做老师”这个问题时,90%左右的人摇头,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想通过考研或改行的方式跳出农村,远离教育,认为当一辈子农村教师是很倒霉、很无奈的事情。有60%的人认为自己报考师范时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十分有限,是在家庭压力下报考;25%的人对政策只了解一点点;10%的人对政策不了解;只有5%的人对政策了解得比较清楚。

  因素二:下不去现象突出

  由于农村教师的地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很多免费师范生在读书阶段就目睹了老师辛苦清贫的生活,想跳出农门,不愿再回到农村受苦受累受气。调查显示,留在县城以上地方任教是免费师范生的优先选择;对于到农村任教,有35%的人表示“不大愿意”,40%左右的人觉得“还行,但多少有些无奈”,25%的人表示“比较愿意”。

  调查中,某县教育局一分管人事的局领导告诉我们,每到秋季开学人事分配时,他都很头疼,虽然政策要求所有的免费师范毕业生都要下到农村任教,但打招呼的人还是太多,都要求在人事分配上尽量照顾,争取到交通方便、离城较近的农村学校。为摆平方方面面关系,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农村学校总会出现免费师范生扎堆的现象。据调查,一个教师总数百余人的学区,两年进了21个免费师范毕业生,而一些教师紧缺的边远学校则出现了多年不见教育“新面孔”的现象。

  其实,不少农村学校也同样存在人事调配上的困难。“局里把人分下来了,到学区还要再分配,我们做负责人的也很头疼,村小、片小往往没有人主动去,他们都把自己岗位的底线放到了中心完小,有的还托人打招呼、开后门,害得我们不晓得怎样做人了。”采访中,某县一姓黄的校长说。“遇到这样头疼的事,我们根本拿不出主意,解决的唯一办法是抽签,靠他们的手气来决定他们的去向……”花垣县一姓张的校长说到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分配时很是无奈。

  因素三:呆不住现象明显

  在湘西八县市走访,工作一年就要求换工作环境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占总数的1/3。在村小、片小一级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生十有八九要求改变工作环境。他们调换工作环境主要有两种走向:一是村小、片小一级努力向中心完小看齐;二是偏远农村学校的向条件优越的中心完小靠近。“甚至有的免费师范生,你不按他的要求给予调动,他会闹情绪,工作不积极,得过且过混日子,心态极不平稳。”某县一位梁姓校长如实说。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