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三:语言不通。湘西八县市,凤凰、花垣、吉首、泸溪南四县和保靖县吕洞山区主要是以苗族为主,而龙山、永顺、古丈、保靖北四县主要以土家族为主,不管北四县,还是南四县,民族语言特色明显,地方方言浓重,特别在凤凰、花垣等县,98%以上的乡镇纯属苗区,当地人日常交流都是苗语苗话,使得很多在这些地方服务的外乡籍或从小在县城长大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种生活在另类世界的感觉。平时教育教学、家访、劝学工作很难开展。调查显示,在湘西苗区工作的外乡籍师范生中,80%以上不懂当地苗语苗话,15%左右能勉强听懂一部分。不少远道而来的外乡籍免费师范毕业生受语言的限制,要得心应手开展工作有不小的难度。
考验四:条件简陋。一是居住条件较差。除有40%左右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入住这几年刚修建起来的教师公转住房外,有30%左右的人住在学校旧教学楼,10%左右住在教学楼楼梯间,20%左右住在面积狭小的学生宿舍。有超过60%的教师住房无专门办公、做饭的地方,走廊过道被临时挤占,有70%左右的教师住房均无自来水、无厕所,生活用水要到学校水池或食堂去提,上厕所要跑一段路,生活起来很不方便。有80%左右的教师是几人合住一套宿舍。还有80%的村小、片小一级的教师用水紧张,遇上天旱,要到山里去挑、河里去提。二是教学条件简陋。因投入严重不足,湘西不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教师教学还在重演“粉笔+课本+黑板”的模式,好的理念、好的方法一时不能付诸实施,不少教育新兵因条件限制无施展拳脚的机会。
考验五:生活单调。湘西农村学校虽然经过“二期义教”、“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合格学校建设”等项目,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极大的改观,但由于资金短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速度有些缓慢,如乒乓球台、篮球场、单杠、双杠等体育设施,以及电脑的配置、图书的配备、校园文化的建设都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校园文化匮乏,活动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学校面貌的焕然一新仅仅只停留在几栋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教学楼上,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即使勒紧裤带添置了电脑,并且也联了网,但电脑多半数量不足,过时老化,网速缓慢,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都困难,根本不可能满足老师业余备课、查资料的需求。免费师范生深感自己成了“井底之蛙”,觉得生活枯燥、乏味。
考验六:待遇较低。80%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认为工资太少,教师职业无吸引力,处于紧手紧脚维持基本生活的那一类。有超过一半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认为教师待遇低,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走到外面没面子。“经济待遇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很多刚毕业的师范生认为“提高工资水平”是点燃工作热情的火种。
考验七:对象难找。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收入低,该行业没有多大吸引力;二是教师交往圈子小,与外界联系少。受职业和条件各方面限制,60%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自从上岗后很少与外面沟通联系,80%左右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把自己交往圈子锁定在本校师生、学生家长和大学同学身上,与外界很少有往来。90%左右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婚恋心里没有底,据他们普遍反映,女教师眼光“上仰”的现象比较明显,很不希望自己的对象是同行,特别是同在农村教书的男教师。
考验八:角色难进。不少基层学校教育理念落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校本教研氛围不浓,涉及新课程前沿性的不多,即使师徒结对,要在“传帮”上有作为很难,很难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大环境,严重影响了免费师范生的成长。据了解,在湘西绝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对免费师范生寄予过高的期望,80%以上的免费师范生除担负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外,还负责处理学校的杂事,如学校所有上交材料的撰写、打印,重大活动的策划,这些事务长时间捆绑了初上讲台的免费师范生,使业务还不是很上路的他们紧绷工作的弦,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成长。虽然免费师范毕业生都是师范专业的“正规军”,但毕竟这样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太少,再加上“蜻蜓点水”似的实习、见习的学校全在县城,城镇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学生的素质都强于任教的农村学校,这使不少免费师范生真正下到农村一线去后,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有种“水土不服”的不良反应,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还存在经验不足、方法欠缺、角色难进的现实考验和困惑。95%以上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认为自己要想得心应手、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建议
提高工资待遇、突出人文关怀;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培训力度,健全激励机制……
让免费师范生安心从教
首先,要解决下得去的问题。要使免费师范生心甘情愿地下到基层,亲临农村教育第一线,从“身入”到“深入”的转变,需要在四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在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师范院校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一以贯之地向免费师范生灌输终身从教和农村从教的理念,激发他们到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明白“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的道理,让他们看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二要提高待遇水平。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件紧迫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有发展、受尊重。必须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关心农村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农村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教师公转住房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发专门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适用房。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倾斜,完善津补贴标准。
三要突出人文关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人事分配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尽量将免费师范毕业生安排在语言畅通、交通便利、买卖方便、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的农村学校任教。作为基层学校要对免费师范毕业生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要从心理上真正接纳他们,设身处地从衣食住行等细微处关心他们,尽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运用广大群众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免费师范毕业生在报刊上有事迹,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形象,网络上有信息,让大家了解和接纳免费师范生,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此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免费师范生的先进事迹,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斗志和热情。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