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现阶段硬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这些非名校会自发行动起来发起改革?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柴纯清说,很多北京的学校也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地方去学习过,但是回来后真正动起来的却很少,因为北京的学校有一种“城市中心主义的”优越感,他们不愿意去模仿。
很多名校都有类似的优越感,不愿意放下身段。
“对于名校来说,他们的改革比我们更有顾虑。”北京大成学校校长说。
大家都在说教育不公平,而很多不公平是政策造成的。一些名校垄断了“入口”的生源,同时,他们还有政策的倾斜、资金的倾斜,而从理论上说,从这样的学校“出口”走出的学生,必然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成绩要高。学生成绩高就会吸引更多成绩优异学生的涌入,名校的地位保住了。
对这些学校来说,改,有50%的可能会变得更好,而不改,则至少可以继续享受现在所拥有的。
其实,这种改革的阻力不仅存在于名校中间,应试教育的逻辑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已经根深蒂固。
赵向东校长记得,他们刚刚进行改革时,在一次公开的教学展示活动中,学校一名青年教师便采用了“自主互助式课堂”,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并提出问题,再以站立式的讨论方式来交流探讨,最后老师予以点拨和总结。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被来听课的教研员批评得一塌糊涂,教研员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知识点并未讲清楚,长期下去,学生能掌握吗?”“将来高考怎么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