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只能垫底;改,走出特色
中等学校的改革动力来自发展的需要,对于薄弱校来说,改革则是一种“非生即死”的选择。
地处北京市丰台区的大成学校仅有10年的校史,作为居民小区的配套学校,由几所初中和小学合并而成。最初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后来也办起了高中。
在名校林立的北京,这是一所极不起眼的学校,“我们学校中考招生的分数段,在全区排名最后。”该校校长说。
在择校热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些薄弱学校。
北京市东城区一所薄弱学校校长曾经说:“没有什么学生会到我们学校来择校,即使是那些电脑派位来的孩子,很多也只存在于名单上,开学会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来报到。不仅学生留不住,老师也因为没有成就感、收入水平太低等原因纷纷离开。”
老师不愿意留下,进来的学生也情绪低落,一位薄弱校的老师说:“学生就是那个样子,你讲他也不听。只求上课别出事就行了,老师上课也就是凭良心了。”
已经落在了最后就没有后路了。
就像当年那些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一样,一些薄弱校自身产生了强烈的改革动力。
2003年,北京大成学校的负责人看到这些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不好,但是其中一些人在艺术方面有些特长,学校便结合学生的特点再结合高考录取的现实情况,决定进行改革尝试:在高二学生中选择对美术有兴趣、也愿意尝试的孩子组建了实验班。结果,通过一年半的特色教育,那些本来高考无望的孩子,通过艺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