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学前教育观察:游戏精神是学前教育的灵魂所在(2)

2012-08-05 13:32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幼儿园应始终充溢着游戏精神 

  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学前教育的灵魂,其实质就是在履行捍卫童年、呵护天性、善待成长的文化使命和教育职责,就是帮助幼儿教育克服和矫治现代教育唯理性弊病的通途与良策。它就是要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始终充溢着、涌动着儿童的游戏精神,让整个幼儿教育教学的全部实践,从集体课堂到自我活动,从区域表演到户外探索,从欣赏体验到艺术表达,从材料操作到人际互动,均成为孩子们的感性冲动和生命激情得以自由挥洒的舞台,成为童年的诗意梦想和童话意识得以恣意张扬的场域。 

  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幼儿教育教学的灵魂,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其最基本的实践路径就是:鼓励与支持儿童的游戏精神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及其所有环节中的融汇与发挥。 

  在幼儿发出某种奇谈怪论时,且需首先尝试探寻他内心世界的感受与理由,而不必急于给出常规的评定;让幼儿接受某一道理时,须是从他的兴趣、需要而引发,在情境氛围的营造与切实的直观感受中实现。 

  当幼儿欲有雀跃与欢笑,乃至“恶作剧”式的冲动时,勿需担忧他会怀有道德意义上的恶意,而不妨给予他适时解脱的自由和被包容的体验;当幼儿作画或手工操作时,大可由他随意地“乱涂乱画”或“不拘一格”,而不必时时遵循预设的约定,以事先圈定的范例而牵制孩子的想象及发挥;当孩子们就餐时,亦不必以机械的常规执行而制止他们之间的说笑,放手给予幼儿愉悦交流的乐趣。 

  的确,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幼儿教育教学的灵魂,需要教师拥有一颗童心,保持一份童趣,与幼儿同欢笑、共成长;需要幼儿拥有一份自由与空间,可放飞梦想与激情,挥洒浪漫与天真;需要观照内部情意愿望的抒发与表达,而不是外在规范的一味束缚和压抑;需要用活动中的自主尝试与发现去取代静坐中的说教,用好奇与思考的生动启发取代现成知识的灌输;需要投身于活生生的大自然与大社会的直观感受与体验,追求感性冲动的释放和诗性情趣的满足,而不是沉浸于符号世界的逻辑推演和所谓科学理性的精确解答。 

  实际上,当游戏精神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灵魂,当幼儿一日活动的全部时空、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教学互动的所有环节,都弥漫着、融渗着、充溢着儿童的游戏精神,幼儿园才可真正成为童年健康生活与快乐成长的自由乐园。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灵魂,是学前教育顺应儿童天性、营造童年文化、回归童年生活的必由之路。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8日第4版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