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我国政府认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帮助更多国家走上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发展目标的清洁发展之路,既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义务,也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双赢的选择;我们认为,过早地、过激地、过高地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去承诺量化的减排义务,是不公允的,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材料四:胡锦涛主席2007年6月8日在德国海利根达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只有各方在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1)地球升温灾难演变示意图反映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什么哲理?
(3)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评析我国政府的认识和主张。
(4)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各国领导人为什么希望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突破?
(5)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三评析我国政府的认识和主张。
(6)结合材料四,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如何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答案](1)①气温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反映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着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导致了事物的变化发展。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当气温升高3度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升高6度,将使地球面临彻底崩溃。这反映了应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灾难性结果的出现。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承认矛盾,全面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同时都会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害,因此,应共同承担责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气候变化是工业化国家过去两百年发展过程造成的,发达国家应在减排方面多做贡献,同时发达国家也有经济实力作出更多的贡献。
(3)①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认识事物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上的分歧,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发展问题上的分歧。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问题,也是发达国家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而且气候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紧密相联,因此,国际社会应共同携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同时又有特殊性。对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的关注有普遍性的全球意义,但又必须顾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尤其应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区别对待。(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的观点等结合材料分析言之有理也可)
(4)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当前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各国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控制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由于气候变化对整个地球造成威胁和损害,当然会影响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各国都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
(5)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即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在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明确表明了我国政府的主张。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在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上的认识和主张,体现了发展是我们的权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有利于人类的共同发展。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参与到国际重大事务之中,与国标社会一道,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基础上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等问题。(用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发展的主题、竞争的实质、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结合材料分析言之有理也可)
(6)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②生产角度: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③消费角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文明的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
6.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针对这一现象,某中学部分学生成立了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一些同学通过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关怀,突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些同学通过对本地有关企业劳动者的问卷调查,获得以下信息: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有关保险
劳动者不能按时获得劳动报酬
劳动者经常被要求额外加班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随意解雇
60.8%
46.5%
38.3%
80.32%
27.25%
另一些同学进行了实地采访:
《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广大劳动者很是欢欣鼓舞,但同时又有一定的担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否会真正切实得到维护;企业都感受到了压力。一是企业以后的用工成本要增加,二是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受到限制,不像以前那么灵活了。
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2)运用哲学知识评析劳动者与企业的观点。
(3)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就解决劳动者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