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地处”的普通高中向何处突围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版图上,黑龙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省会城市的哈尔滨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也处在倒数第一、第二的位置。客观的经济条件,让哈尔滨市三中校长赵文祥对于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有着更深的体察。
教育发展的现实确实需要建立教师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机制。但是,优秀教师向中心城市的单向流动,于办学者而言,有种刮骨疗伤般的切肤之痛。据赵文祥介绍,哈尔滨市三中在当地可以算是一所知名学校,有着一大批比较优秀的教师。可是,自2000年以来,他所在的学校有近20名非常优秀的教师流向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
事实上,哈尔滨市三中并非孤例。不久前,记者在安徽、甘肃、河南、湖北等多省市数十所县市高中调查发现,这些曾经在当地名噪一时的高中,如今俨然成了许多省城、中心城市高中的师资培养基地。随之而来的是,这些没有区位和经济发展优势的县市高中,如今先后陷入优质生源少、优秀师资缺乏、办学经费紧张等恶性循环之中。
不单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这样的差异。实际上,在一个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域之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与郊区的高中学校也存在类似的不平衡。
现有1300多名学生的房山中学,位于北京远郊区县,是房山区建校最早的一所学校。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该校从生源上已沦为二三流的学校。
作为北京市督学,房山中学校长张丽华曾走访并调查过北京6个区县的教育发展状况。“我感觉不同区位所带来资金的差异,使城乡高中发展不均衡问题更为突出,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的趋势。”张丽华说,“前不久,顺义区教委一篇报告也谈到了与中心城区高中存在差距的问题。“作为北京远郊区县教育先进区、教育大区的顺义尚且如此,如果说,顺义的高中教育是在‘3层楼’,那么,我们房山还是在挖地基。当我们现在刚追上‘1层’时,顺义可能已经上到‘12楼’。但现实是,现在处于‘12层楼’的顺义高中教育也与城市中心区存在不小的差距。”
长期在一线的办学实践让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的校长们切身感到,除了因资金投入倾向和城乡社会资源不同而造成差异外,考试评价和教材内容设计以及优秀师资的流失,是造成城乡高中发展不平衡趋势进一步拉大的主要幕后推手。
“1977年恢复高考后,郊区教育与城区差距很大,经过30多年的追赶,农村孩子知道怎么去应试,知道怎么去应对高考,差距逐渐缩小了,但最近一些年情况又有了新变化,包括教材、考试评价、规则制定在内的许多东西基本都是专家学者以城市生活为背景设计的。而受视野、见识等现实条件限制,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的老师和学生就处于天然的劣势。”张丽华说。学校生源和优秀教师两方面的城乡人力资源差距亦是如此。比如,在生源大战依然激烈的背景下,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是往中心城区流动;优秀教师也是向中心城区流动。
据张丽华介绍,从1994年起,她所在的学校就开始引进外省市大学生,2000年引进更多。在房山中学,几乎每年都有好教师没到合同协议期就流向中心城区学校。这些教师在城区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二流高中,这样,城区一些过去是二流的高中,因为有了成熟而优秀的师资迅速强大起来,而被流出学校的代价就是“我们永远在发展之中”。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认为,流水不腐,师资流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教师协议期刚满或未满就流走,确实是当前很多普通高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从道理上说,协议期未满就流走是不道义的,需要有一种制度予以解决。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当前,村级学校的教师流到镇级学校,县城好教师流到省城学校,中心城市郊区好教师流到中心城区学校,已成中国教育人口的一次大流动,而且流动有加速的趋势。“我认识的很多外地名校长、名教师这几年都跑到北京来了,北京成了一个优秀教师的聚宝盆。”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想来想去,我觉得当前可以采用的办法是,建立教师人才的‘转会’制度。按照流动去向进行分级,比如一级流动、二级流动,教师流动到哪个地方,流入地就得向流出地学校支付相应额度的‘转会费’”。朱永新说。
类似的难题,还有很多。当前的关键是,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高中教育,如何冲破现有单兵突进式的改革思路,以综合改革的视野来破解当前面临的这些难题,这将是高中教育改革无法回避的新命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