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德育为先奠基中国未来

2012-11-02 11:02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述评:德育为先奠基中国未来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八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德育,知礼守义、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扶危济贫、助人为乐。青少年道德模范不断涌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就把青少年思想政治状况及道德品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相关联。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培育“四有新人”,再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位置愈加显著。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德育为先”成为坚定不移的育人方针,青少年德育成果显著,各类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事实证明,我们的80后、90后非但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能用聪明才智担当起祖国未来大任的一代。

  举全社会之力扎实推进德育

  3亿多未成年人和近3000万高校学子,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华民族的和谐稳定及繁荣昌盛,离不开青少年的道德支撑。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给青少年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减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各级教育部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提出精神文明要“从娃娃抓起”。

  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加强思想工作,培养“四有”新人》一文中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要围绕这个目标,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2004年的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从小就形成良好的精神和品德。”在2005年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