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双学位遭遇"公考"新规尴尬 走到政策十字路口(4)

2012-10-15 14:17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双学位?第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

  事实上,这两个查询系统,与福建省两种“双学位”的探索模式有关。

  2009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等五家部门联合发文,在全省高校毕业生中试行“双学位”、“双专业”制度。文件说,只要符合高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的,毕业生可向所在高校申请并免试入学,学制一般为两年。

  文件规划了各1万名本科、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参加试点。在双专业规划中,本科应有7000人学习“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三大工业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高职高专应有9000人的专业与福建省十大紧缺领域有关。

推荐内容>>公务员考试诚信档案作参考 探索分级分类2+X模式
推荐内容>>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就诚信报考等问题答问
推荐内容>>国考今起报名 恶意注册报名信息5年内不得再报 
推荐内容>>2013年国考今日开始报名 招录人数首次突破两万 

  这种以毕业生为主体的双学位,将由校方颁发《某某学校第二学位证书》和《某某学校第二专业证书》,并在福建省教育厅进行省内统一电子注册,本省范围内承认学历、学位。教育厅网站“双学位、双专业查询”系统里的,就是这部分信息。

  2009年3月,《科学时报》刊文称,这是一场“以双学位之名尴尬突进”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这篇文章区分了“双学位”与“第二学士学位”的不同:前者,是由高校“设计一组较少的课程(比辅修课程多些),供在校本科生在主修专业之外修读”;后者,指的是“学生毕业后再开始另外专业课程的学习”。

  根据1987年颁发的《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设置要由教育部批准,任何高校不得擅自招生和授予学位。

  该文作者推断,福建打着“双学位”名义进行试点,可能是为了在经济危机、毕业生就业突然困难的背景下,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使本省双学位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调整相匹配。文末,作者还提出了希望国家完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政策的建议。

  然而,这场规划并非一帆风顺。当年6月,福建省教育厅下发通知指出,部分高校对试点存在宣传发动不到位、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督促检查不到位的问题。

  2010年2月,福建一所省属高校公布了“2009年毕业生返校修读双学位、双专业名单”,共23名毕业生修读教育学、法学、英语、财务管理等双学位,最少的专业仅1人。此前,该校被分配了1000个招生指标。

  在这之后,该校官网没有出现过单独面向毕业生的双学位招生通知。

  事实上,在这场“官方版双学位”规划开始之前,福建不少本科高校已尝试双学位教育多年了。一些学校甚至半数以上学院都开设了双学位专业,其中法学、经济学、外语等专业较热门。不过,这种模式主要面向本科在读学生,而非毕业生。

  开设这种“民间版双学位”的理由,各校普遍表述为“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等等。各高校的辅导员通常会提醒学生:双学位只在省内承认,外省同学报名需慎重。近年,一些学校还会声明,“双学位不能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及福建省教育厅网站查询”。

  与大多数双学位考生一样,林萍当初在2007年报名修读的正是“民间版双学位”。她所在的双学位班共有约100人,一般晚上或周末上课,每周4次,每次3节,每学期共三四门专业课。正常情况下学制3年,本科毕业时,双学位也正好修读完了。

  “任课老师一再强调,不会因为我们是双学位学生就放松要求,上课必须同等对待。”林萍说。

  不过,民间版双学位起初无法在福建省教育厅网站查询。若非今年的省考新规,这部分信息可能不会这么快被录入“第二专业(学位)毕业生证书信息查询”系统。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