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为了在全国大赛上亮剑,这位全国模范教师,曾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冠以“醉心职业教育的青年专家——‘徐琢磨’”,从2007年开始,就未雨绸缪,大胆采取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为目标倒排课程的新型教学改革模式,将并行授课改为串行模块化授课,被学校采纳并成为新型教学模式。2010年,他又在实训教学中采用“闭环培养模式”,引入多个反馈机制,建立学生电子实训档案,及时管理和追溯,发现实训教学效果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这一改革思路再次成为学校实训教学研究新课题,而且为学生们备战全国大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在徐英杰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全国技能大赛的高手和IT行业的技术骨干,他们从校园走入津门,从津门走向全国。
2011年12月,我走近了徐英杰。他当时正在学校的器材室“琢磨”。在现场,我看到更多的是实验器材、手工模型和规划设计图纸。这位貌不惊人的明星教师告诉我:“其实,我们干的活,都很普通,一切,得让社会去评价。”
是的,社会才是真正的试金石。那年,我有个老同事专门领着儿子观摩了大赛。他儿子在南开大学就读,论专业,本与职业教育无关。老同事告诉我:“同样的大学生,我得让儿子看懂,弄通,未来的就业与竞争,靠的是嘛?!”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职教从传统、陈旧的世俗与俗世中拨云见日,赢得了职教自身的尊严。曾几何时,“职教生矮人一等”、“职教是普教的剩饭”的陈腐观点广为蔓延,在学生、家长、教师心头蒙上了浓厚的阴影,致使不少职业院校在生源方面频频告急。而今,短短数年,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成为香饽饽。广大职教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青春的价值,也用自己的成果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的学生并不“低人一头”,职业教育的学生同样是“人才”。2012年春节,我回甘肃老家过年,惊讶地获知这里不仅也有选手跨越千山万水到天津参加过大赛,而且多名选手赛后即被上海、北京、广州的多家用人单位你争我抢,最终高价“劫”走。
活生生的现实,促成了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011年底,我采访了一位参加过职业大赛的天津籍选手,这位如今已经是滨海新区一家私企中层管理的白领自豪地告诉我:“我们要让全社会看懂我们,我们职教生是大才、通才、全才……”
我相信,这话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职教生的心声,这话体现了职教生的尊严和情感。
这使我想起美国学者赫钦斯在《教育中的冲突》里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而家长朋友是这样说的:“天津大赛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从而学会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怎样学习。这样的人才,谁不乐意要呢?”
真是一语中的。这个“的”,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来说,既是教育的硬处,也是软肋。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新型的人才评价与选拔制度将通过大赛形式在全社会生根发芽、逐渐成长,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一位专家指出,天津作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永久举办地,已成为中国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引领的策源地。
——策源。读懂这两字,就读懂了天津职业教育的全部意义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