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话打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朋友,他给我提供了这么一组情况: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意见》,天津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主要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扩大职业教育开放、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工培训制度试验以及探索东部地区支持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等五个方面展开试验。
不是为了单纯证明天津职业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和份额,我是在社会反映的意象与实质的具象之间,寻找天津职业教育的枝叶与根脉。
经验告诉我,数据和概念并非完全就是解开谜团的钥匙。回到天津,我一头扎进了天津图书大厦,让思想的小舟飘荡进了有关职业教育图书与资料的汪洋大海。我很清醒,在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智慧与勤劳的先民们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开始重视技能的培训。但是,在工业文明时代,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连小字辈都算不上,特别是相比美国以及欧洲的发达国家,中国职业教育的差距还很大。
第一个接受我现场采访的,是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教授薛威。
她是天津职业教育的活字典,天津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她烂熟于心。
这位曾经在天津半导体零件一厂当过生产科长的女强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职业教育,是天津职教战线上的巾帼英雄。我在乎她的话语权,在乎她对天津职业教育乃至中国职业教育的每一段、每一次发声。不仅仅因为她是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首席教授、物流研究所所长、天津大学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联合建立的物流研究院院长,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与物流分委会委员。更重要的,她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专家。顾问顾问,最聪明的寻觅与探求,应一竿子插到顾问身边。
薛威教授给我撩开了天津近代职业教育神秘的面纱。
面纱的背后,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大背景。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早在19世纪60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工学并举”就成为当时创办实业和兴办学校的重要思想。由此,天津这个渤海湾的大码头,理所当然成为中国最早举办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城市之一。
这是种子,是启蒙,也是无可替代的基因。基因未必能说明事物的全部,却能说明事物萌发、开花、结果的脉络。
我记得,英国学者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话既可以宏观理解,也可以微观认识。
从历史角度看,无论是近代还是当代,发展职业教育,都无一例外地把目光聚焦到了天津。倚重津门,在全国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链条。
这样的寻觅,需要思维的发散与收拢,需要科学的判断和定论,根本上需要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眼光。我调动了曾经在甘肃、天津两地从事过17年文秘工作的实践和社科研究的经验,走进了天津的历史隧道和社会经纬。
如果说职业院校是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撑,那么,天津兴办职业教育的优势,得天独厚。工业方面,天津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工业城市。农业方面,天津属于沿海都市型农业。金融业方面,繁荣的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优势独具。商业方面,天津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和辐射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另外,由外贸出口、交通运输带动的产业链,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大平台、大舞台。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