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当名校之门 向寒门子弟关闭

2012-08-05 16:21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编者按

  几年前,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引起广泛共鸣,这句饱含感喟的话揭示了一个农家子弟如何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如今,更多的调查数据显示,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劣势愈加明显,尤其是在高考这个他们原本可能改变命运的关口。他们该如何安置自己的希望?

现实
寒门子弟离一流高校越来越远在获保送资格、自主招生名额及高考加减分政策时,农村学生处于劣势。


选择
读书能改变什么?他们放弃了高考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他们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道路。


政策
倾斜政策频出 是否只是脚痛医脚每年1万个名额,谁是入围者?补偿策略最多只是局部疗法。


归因
穷者愈穷的循环链条如何才能打破读书是否真可以改变命运?固化的阶层能否形成流动?




现实
寒门子弟离一流高校越来越远在获保送资格、自主招生名额及高考加减分政策时,农村学生处于劣势。

  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在高考中处于劣势,一流大学中尤为明显。鲜明的数字陈述着这个事实,寒门学子寄以希望的改变命运的“龙门一跃”不再现实,他们的确实离一流大学越来越远。


自主招生:直辖市学生获得名额的可能性是农村生的5.5倍

保送制度:城市学生的机会系农村学生17倍

  清华大学公布的抽样调查显示,家住农村的学生获自主招生名额的机会较低。其中,生活在直辖市的学生,获得自主招生名额的可能性是农村学生的5.5倍。所有来自直辖市的学生中,有9.7%曾获自主招生名额,农村学生获得自主招生名额的可能性最低,仅为1.9%。 [详细]


  教育学博士、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的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1995~2005年间,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子女占据了重点大学保送生人数的23.5%,而农林牧渔阶层子女只占2.3%。[详细]


高考加分:形成权钱交易的腐败产业链

入学机会:农村子女获得的机会远低于城市子女

  2010年高考成绩揭榜后,湖南各地高考状元中,不少人都获得了武术项目10到20分的加分。据悉,当地高中生只要交2万元即可参加武术班,经过练习后大多都可获得20分加分,未获加分者可以退钱。在其他省份,交钱就可获得加分的项目也大量存在。 [详细]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清华大学招生办的数据也显示,2011年清华录取的新生中,县级以下中学学生近500人,只占清华当年新生的七分之一左右。[详细]







选择
读书能改变什么?他们放弃了高考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他们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道路。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落空,他们开始考虑上大学的成本,于是不少人选择了放弃。



上大学的成本:600分够划算,500分没什么用

  经过高一的犹豫,高二的迷茫,高三李伟强打定了主意不读大学。“如果你能考到600分以上,那么上大学这个成本是划算的,但如果只能挺多考到500分的话,没有什么用处。”他觉得班上一些有钱、家里有人当官的同学上学都比较起劲,感觉他们是有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上学,而对于他来说去大学读书,花四年时间来浪费还不如去工作。“四年又可以积累多少经验啊。” [详细]


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并不能让日子好起来

  当儿子大学毕业,作为父亲似乎终于可以停止奋斗坐下享受的时候,韩培印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韩培印说。曾经笼罩在他面颊上那种骄傲的神色不见了,这位58岁的农民盯着屋顶的墙角,皱着眉头,很久没说一句话。[详细]


 成才途径的单一和缺乏可能引发辍学的连锁反应

  从对放弃高考的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放弃高考并非有多种选择放在学生面前,而是充满了无奈:上大学前途渺茫,不上大学前途也渺茫,弃考的学生可选择的,大多只有一条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城打工的道路。令人忧虑的是,在高考之外并没有更多的成才途径,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大学学费高、就业难、放弃高考、放弃高中、放弃中考、放弃初中。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这一连锁反应已经成为事实,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初中辍学现象回潮。





政策
倾斜政策频出 是否只是脚痛医脚每年1万个名额,谁是入围者?补偿策略最多只是局部疗法。

  面对倾斜政策,有人质疑,“你一个校长怎么抵抗北京上千个部级干部的条子?”
  为了直接提高弱势群体的入学机会,而给予特殊的招生照顾,高校和国家对贫困生的倾斜政策不断出台。以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为例,680个贫困县每年1万个名额,相当于平均一个县约15个名额。如此紧缺的名额该如何分配,分配过程中又是否能保证操作的公开公平?而且,这对于庞大的贫困生来说可能更像是“脚痛医脚”的局部疗法。另外,不免让人质疑这样的计划可能为权贵提供寻租空间,“你一个校长一个书记怎么抵抗北京上千个部级干部的条子?”


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