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生物学科 >

生物学科答疑资料(2)

2012-07-28 17:26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衔接语:除了小肠,胃、大肠也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不过,它们的吸收能力是有差异的。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吸收。

教师运用多媒体比较和总结,消化道中各器官的吸收状况。

学生倾听并思考。

比较消化道中不同消化器官吸收能力的差异。

衔接语:消化道中不同部位吸收功能的差异可利用曲线图直观的进行展示。

复习巩固,解读曲线图的方法。

出示教材上相关曲线图,提问。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训练解读曲线图的能力,并复习巩知识要点。

询问:学习了有关消化和吸收的知识后,同学们对此还有什么问题?

1.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

2.布置作业。

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并总结自己及家人在饮食卫生及消化系统卫生保健方面做得好的地方和须改进的地方,并将进行交流和讨论。

1.学生提问。

2.学生记录作业。

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首先确立的是这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重点:使学生认同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知识载体,应是具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的分析,笔者选择的是小肠,因而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就被确立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围绕这一重点,略讲其它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增添了与重点相关的知识和活动,比如小肠内表面积大小的数据展示,制作消化器官纸模型并进行比较、计算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液的含量等。通过对小肠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详细透彻的分析理解,使学生对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有了充分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观点去分析和理解其它器官与功能的关系。这样处理的结果是,使教学点少而精,但能透而深,并通过厚度的增加,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或思维方式,而用于拓展自身的学习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重点,不仅仅指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是非常辛苦的,因而很难保证每个学生每节课上始终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之一,应是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节奏感,而难点的突破应是一节课中节奏的高潮。能否形成让人印象深刻的高潮,首先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以及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发现和找准难点。其次,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出一个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使难点的突破变成一种思维的快乐。就上述公开课为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多数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之前都认为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甚至在学习了初中生物之后,到了高中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保持这种想法。因而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特别是消化道内壁面积的大小与消化、吸收功能间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设计了一项制作纸模型并进行展示和陈述观点的活动。因为不再是老师一个人围着知识点反复讲,或是仅让学生照着教师提供的模型练操作,而是一项具有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己在经过和合作者的讨论、共同制作模型,以及之后的模型展示和观点陈述的具有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究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带着兴趣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实践证明,这项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高潮,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效果。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非常重视教学衔接点的设计,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都要设计相关的引言、设问或活动,将两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联系在一起。设计教学衔接点就是在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课堂及教材上呈现的每个知识点,有意识的将一个个知识点构建成一个整体。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完成了有关小肠的结构适于消化功能的教学内容后,教师通过设问:“食物经过消化,在小肠内都变成了什么物质?”,围绕此问,教师在下面的教学中,将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进行了总结性的讲授,借此将食物与营养物质的区别、不可吸收的大分子物质与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区别、消化的概念,以及消化系统中各器官功能间的联系等知识要点都整合在一起,使得所学知识能搭建出一个越来越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进一步认识到消化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此外,设问是教师设计衔接点的常用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提示,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下一步的教学内容产生继续探知的愿望,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每一环节既有独立性又能引发下一教学环节,具有控制课堂节奏的效用。总之,衔接点设计得好,不仅能使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延伸自然流畅,还能将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以上教学策略一方面是在强调学会抓“点”,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引导教师备课和组织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又可看出,确立“三点”实际上对教师教学能力乃至自身多方面素养的整体体现。比如,教学重点的确立是否能兼顾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就能直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而找准难点,不仅需要教师备课时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也反映出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程度。对教学衔接点的设计,则能反映出教师自身对整体知识框架和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认识,也是教师的创造能力和教学特色的综合体现。因而,抓点带面,提高实效,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式,也是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努力方向。

二、教师提问:教师教学技能怎样尽快得到提升? (一)观察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听优秀教师、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课。 (二)分析成功教师教案设计: (三)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四)小组互相听课评课说课; (五)教学录象自我反思。

三、教师提问: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教学设计要注意的几个原则(本文所举例子均是人教版教材中的)

1.实践性原则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比如“观察细胞的结构”,要充分使用显微镜。因为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