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生物学科 >

广州市中学生物学科

2012-07-31 22:1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广州市中学生物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意见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生物科

广州市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

 

根据2006年通过并实施的新修订《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相关精神,结合我市中学生物学科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决定从2007年开始,用六年时间,在我市中学生物教学领域开展进一步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背景分析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历经亿万年的进化形成的、比任何非生命系统都更加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的研究几乎包容了所有科学的原则。在21世纪加速发展的学科群中,生命科学因其研究客体的极端精巧和复杂性,以及社会多种需求(人类生存环境、资源、食物、健康等)所产生的紧迫性,最可能会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中心,并对其他学科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生命科学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生命科学具有自然科学的共性,同时还具有学科特征的个性。作为科学教育一部分的中学生物教育,既应该反映科学的共同本质,也应该反映生物学独特的思想、方法。例如,适度渗透观察-比较法、假说-演绎法等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体现对某一生命现象可从近期原因和终极原因进行不同层次的探讨等。

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一直以来,我市全体生物教师努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无论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都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在促进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和发展;体验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我市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全面进入初中和高中新课程实验,我们要以初、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主要途径,进一步深入开展在学科领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通过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市中学生物学科在新课程实施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积极稳妥地推进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组织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施研究,加强各校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动“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初步构建中学生物新课程实验评价体系,尝试对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为中学生物新课程实验提供丰富资源等等。

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推进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不可能结其功于一役。我们也看到,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中学生物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面对新课程、新形势、新情况下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敢于实践,为在学科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念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教育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生物新课程实施为重点,以有效教学为突破口,以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为亮点、以开放式评价为杠杆,全面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充分发挥中学生物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工作目标

(一)深入研究和有效实施中学生物新课程,必须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课程自身在科学领域中独特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以研究生物课程表准和实验教科书为切入口,构建新课程学习目标体系。

(三)以有效教学为核心,进一步探索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模式,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

(四)以探究性学习研究为切入口,系统研究不同学习方式的特点,发挥传统学习方式和新学习方式互补功能,促进生物课堂教与学的多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促进学生探究、解决现实问题等多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催生学校的生物特色课程。

(六)优化整合生物的学习资源,初步建立生物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七)掌握并灵活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加强学习质量的管理与监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四、工作内容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1.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学习目标体系的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是:教学是从“死记硬背”到“结构化”再到“开放性”的渐进过程。根据我市的现实状况,课堂教学具备从“死记硬背”到“结构化”转变的条件。而结构化的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系统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体系。

1)知识与技能内容目标体系的具体化

新课程的核心是内容,内容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学目标的确定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选择更是依托教学内容。新课程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以内容为中心,辐射至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开展生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具体化研究,有利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明晰不同学生群体、不同教学阶段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层次和深度的要求,真正落实目标分层到位、递进深化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系的策略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实施的研究是基于具体教学内容的学科教与学过程对教与学的方法、策略研究。新课程立足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形态,要变知识灌输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对此问题的认识,不能离开课程结构、内容的调整,不能就策略谈策略。就方法谈方法。策略只有与内容结合才有意义,方法只有与目标相联才有价值。生命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科程序性知识,教学内容的把握就是把握知识的本质,也就是就是建构学科程序性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系的渗透

2.优秀传统教学方式与新教学方式的传承和创新研究

新课程的目标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我市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挖掘我市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在符合我市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的前提下,积极地探索、研究新课程提出的新课堂学习方式,研究新学习方式如何与传统优秀的学习方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的途径和方式,实现优秀的传统学习方式与新学习方式优化组合。例如讲授法和探究法不是相互矛盾的,教学应该各取所长、形式为内容服务,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倡导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探索创生适合我市生物课堂现实状况课堂教学模式。

3优化整合生物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的研究

1)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创生、把握和有效利用研究。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创生、把握和利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暴露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问题,学生思维过程是一个黑箱,教师必须通过对话、练习、模拟实践等形式把学生思维过程充分暴露,才能发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存在问题,教师的引导才是更有针对性的。动态是常态,生成是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树立这样的观念是重要的。同时,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进一步分析课堂教学中常规的生成性因素有哪些,非常规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条件或环境因素影响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不是所有课堂教学生成性的因素都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利用,如果不是的话,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在动态生成情景下,教师需要掌握哪些教学策略,学生需要提升哪些学习本领;生成是否都是非预设的,预设生成是否存在,两者关联程度有多大;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思考、斟酌。

2)新课程主流教材资源的分阶段、多层次、多角度的有效利用研究。

实施新课程的最大困难是“方法”、“理念”的内化。“用教材教”的理念,第一层含义,根据学生的实际重组教材的资源,教材资源在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实际的前提下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材资源有效地转化成学生学习的资源,使教材内容更具有操作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层重要的含义,就是教材不是一个完美的课程资源,如“新教材知识体系编排跨度大,教学难度大”、“教材在知识的逻辑性、准确性以及教材正文和课后训练与拓展的衔接问题”、“和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比较缺少”等,正因为教材的局限性和不完美性,所以需要通过老师再创造,才能祢补教材的不足。

4.研究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良好的科学素养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知道科学是格物致知的一种途径,其基本特点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作为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认识什么样的东西是科学、什么样的东西不是科学,科学能够作什么、科学不能作什么以及科学如何在文化中起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

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研究“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对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大有裨益,把科学探究作为生物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更是生命科学本质的要求。我们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反映科学的探究的本质,理解科学的本质,对于确立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建立生物学科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科教学的生命线和永恒话题。学科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主要是指对学科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包括学科教学工作各要素检测与反馈、教学进程各环节的检测与反馈。它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的系统,是学科教学的总体成果之一。

从学科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情况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应该包括四个子系统,即决策指挥系统、管理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质量监控体系要求指建立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定时的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其中,学生评价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追求。纸笔测验是评价的主要方式,广州市中学生物学科主要有下列层面的评价与反馈:市的层面(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初中结业考试);区层面(初中年级学年统一考试);学校层面(高中学分认定、初中学期考试等);学校年级学科备课组层面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催生学校生物特色课程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没有了课堂的限制,是连通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课程活动形态,在学科领域的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系统观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使之与课堂教学互补功能。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空间有限,许多与实践相关的学习活动不能在课堂上体现,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的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对培养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工作策略

通过项目带动、课题引领、外聘专家、内树典型,推动新课程教学研究持久深入的开展。通过系统设计、宏观调控、点面结合,充分发挥有市、区、校层面组成的立体互动教研网的功能,逐年推进,逐步深化,保证该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

六、工作进程

(一)2007学年:背景研究、理论普及、工作方案的制定。

研究主题:

1.新课程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具体化研究与交流。

2.新课程课型特征研究。

(二)2008学年至2009学年

研究主题:

1.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

2.学习资源分阶段、多层面、多角度的有效利用研究。主要进行教材资源的分阶段、多层面、多角度的有效利用研究。(如典型试题资源的分阶段、多层面、多角度的有效利用研究。)

(三)2010学年至2011学年:阶段性总结、调整和完善学科实施方案、面上推广。

研究主题:

1.生物学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身边的生物学”的开展与实施研究)

2.中学生物新课程学生多元性评价体系研究(如开放式考查研究)

(四)2012学年至2013学年:总结评价

研究主题:生物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七、成果体现

(一)生物学科学习目标体系。

(二)优秀论文和典型案例集。

(三)建立生物学科教学资源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全面冷静地分析了我市中学生物学科教学领域具备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有利环境和条件基础上,客观充分地估计到我市中学生物学科教学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制约性因素,在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正确引领下,充分发挥我市全体中学生物的主观能动性,相信本实施意见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附:课题研究指南

(一)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学习目标体系的研究。

1)知识与技能内容目标体系的细化研究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系的策略化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系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相互渗透的研究

2.优秀传统教学方式与新教学方式的传承和创新研究

1)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特征研究

2)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征研究

3)合作和研究性性学习(生物建模、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研究

4)师生有效互动和学生讨论的组织与实施

5)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反馈研究

2.课型特征研究

1)新授课课型课型特征的研究

2)复习课课型课型特征的研究

3)讲评课课型课型特征的研究

3.教学策略研究

1)素质教育目标下的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的教学衔接

3有效的情景设置和导入以及教学提问的设计研究

4)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系统优化组合多种学习方式的研究

5)新课程实施的中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研究

4.实验教学研究

1)试验课课型特征研究

2)优化实验内容及学习过程的研究

3)探究试验的教学研究

5.新课标下开展生物校本教研的研究

6.生物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命题研究

(二)建立生物学科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1.生物学科教学过程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

1)学科学业评估目标体系研究

3)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与结业考试的设计、实施与反馈研究

4)学分认定、学期考试、同步测评、单元测验和学生自我测试设计、实施与反馈研究

5)新课标下高中学生生物学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

2.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研究

2)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3)实验课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研究

4)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研究

5)对学习困难学生有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分化的策略

6)大班额背景下关注学生差异发展策略研究

7)教学中有效运用多种功能的评价手段进行教学质量监测的研究

8)初中、高中生物科水平性考试与选拔性考试相关性研究

9)生物作业设计与自主命题试卷设计研究

3.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1)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2)新授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3)复习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4)实验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1优化整合生物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的研究

2)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创生、把握和有效利用研究

3)新课程主流教材资源的分阶段、多层次、多角度的有效利用研究

4)典型试题资源的分阶段、多层面、多角度的有效利用研究

5)不同版本生物教材在教学中互补使用研究

6)生物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开发

7)网上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8)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效综合运用

9)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

2.中学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1)校本、区、市各级教学资源的信息共享研究

2)利用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与研究

(四)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生物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1.通过生物活动课程提高学生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研究

2.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

3.具有学习优势的学生的培养发现、挖掘和培养研究

4.开展生物活动的创新设计研究

(五)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1.生物课程实施与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2.在生物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成长研究

3.在生物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优秀教师的成长研究

4.校本教研制度在生物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研究

 

 

20086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