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生物学科 >

材料与生物学科实现对接

2012-07-31 14:27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首页 > 教学科研 > 内容

材料与生物学科实现对接

中国化工报 2003年03月19日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在全球引发的广泛关注,生产廉价、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已成为近些年国际上的研发热点。清华大学在“九五” 期间与企业联合攻关,在国际上率先掌握了第三代生物塑料PHBHHx(羟基丁酸酯和羟基己酸酯的共聚物)的工业化制造技术,由陈国强教授主持开发的“生物塑料PHBHHx的研制与开发”项目也获得2002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拥有第三代生物塑料PHBHHx技术的意义是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陈国强教授。

  陈教授介绍说,该技术的开发成功表明材料学科在生物材料方面已经得到很大发展。要了解PHBHHx,需要从聚羟基脂肪酸(PHA)谈起。 PHA是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塑料的热加工性能,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因而成为目前生物材料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另外,PHA 还具有非线性光学活性、压电性、生物相容性和智能性等许多高附加值性能,使其在包装材料、粘合材料、电子产品、耐用消费品、农业产品、自动化产品和化学药物中间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国际上最先实现产业化的PHA是PHB(聚羟基丁酸酯),又称为第一代生物塑料,由奥地利林茨化学集团于1985年形成20吨/年的规模。第二代生物塑料PHBV(羟基丁酸和羟基戊酸的共聚物),由原英国的ICI 公司于1987年形成1000吨/年的产能。至目前,国外在PHA的工业化生产方面依然停留在这一水平。清华大学在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可降解生物塑料研制及应用的过程中,与合作企业经过数年的艰苦攻关,于1999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第三代生物塑料PHBHHx的工业化生产,使我国在PHA工业化生产领域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与第一、二代生物塑料相比,第三代生物塑料PHBHHx具有更佳的加工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应用也更为广泛,可用于生产可降解的包装薄膜、高档包装材料和复合材料、高级化妆品容器、作为药物或农药的缓释载体等。特别是在医用材料领域,清华大学首次发现该材料具有比传统医用材料PLA(聚乳酸)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如PHBHHx对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和干细胞等有生长促进作用,同时没有凝血效应,可望开发成为新的医学可植入材料。目前他们已经拥有了一系列PHBHHx作为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的知识产权,包括10项专利申请,2 项授权专利。

  陈教授介绍,生产PHBHHx的关键是得到高产的合适的菌种。在自然界中能合成高产、高分子量PHB-H Hx的菌种凤毛麟角。陈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PHA研究中,开发成功了傅立叶红外无损探测技术检测细胞中的 PHA。课题组将此技术运用在PHBHHx合成菌的筛选上,成功地从数千个菌株中筛选得到了所需要的菌种。然后,利用混合碳源和两步法发酵方法得到高密度培养的菌体和PHBHHx,再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表面活性剂与蛋白酶相结合、无机法和有机法相互补的提取工艺,最后得到高纯度的 PHA粉末。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陈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构建成功了能合成不同性能PHBHHx的生产菌株,可以同时生产5种以上的PHB-HHx材料。

  在对PHB及PHBHHx的加工改性研究中,该项目组突破国外通常使用的难以生物降解的化学增塑剂的限制,首次在PHA中分别引入了可生物降解的丁二酸和环氧大豆油作为增塑剂,提高了PHA的力学性能,而且对其生物可降解性无影响。在对新型材料PHBHHx进行的高附加值应用研究方面,通过将其与PHB共混,提高了PHB的生物相容性,拓展了PHB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陈教授介绍说,目前,美国医用生物材料的市值已达1200亿美元,他相信我国在这方面的市场也有相当规模。

  最近,借助基因工程技术,清华大学已经能合成出5种以上性能各异的PHBHHx新材料。利用该技术成立的联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亿元建设的280吨/年的PHBHHx生产项目,将在今年8月份投产,在稳定生产半年后,二期规模将扩至5000吨/年。目前陈教授正与数家跨国公司包括美国宝洁、杜邦、罗门哈斯、Metab olix和Tepha等商谈合作进行PHA的开发应用。

  陈教授认为,尽管生物材料研究已经取得了进展,但材料学科与生物学科的结合还远远不够,尚需共同合作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开发。如果说二十世纪推动材料学发展的是化学和物理学,那么生物学将是材料科学在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生物材料应用必将成为最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材料科学应用领域之一。

  专家名片

  陈国强清华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微生物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生物系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材料技术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并参与多项生物法合成新材料研究工作,有两项成果已经产业化;发表研究论文88篇,拥有发明专利12件,历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 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材料与生物学科实现对接

中国化工报 2003年03月19日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在全球引发的广泛关注,生产廉价、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已成为近些年国际上的研发热点。清华大学在“九五” 期间与企业联合攻关,在国际上率先掌握了第三代生物塑料PHBHHx(羟基丁酸酯和羟基己酸酯的共聚物)的工业化制造技术,由陈国强教授主持开发的“生物塑料PHBHHx的研制与开发”项目也获得2002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拥有第三代生物塑料PHBHHx技术的意义是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陈国强教授。

  陈教授介绍说,该技术的开发成功表明材料学科在生物材料方面已经得到很大发展。要了解PHBHHx,需要从聚羟基脂肪酸(PHA)谈起。 PHA是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塑料的热加工性能,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因而成为目前生物材料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另外,PHA 还具有非线性光学活性、压电性、生物相容性和智能性等许多高附加值性能,使其在包装材料、粘合材料、电子产品、耐用消费品、农业产品、自动化产品和化学药物中间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国际上最先实现产业化的PHA是PHB(聚羟基丁酸酯),又称为第一代生物塑料,由奥地利林茨化学集团于1985年形成20吨/年的规模。第二代生物塑料PHBV(羟基丁酸和羟基戊酸的共聚物),由原英国的ICI 公司于1987年形成1000吨/年的产能。至目前,国外在PHA的工业化生产方面依然停留在这一水平。清华大学在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可降解生物塑料研制及应用的过程中,与合作企业经过数年的艰苦攻关,于1999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第三代生物塑料PHBHHx的工业化生产,使我国在PHA工业化生产领域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