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透视职称评审制度系列报道之一:论文之殇(4)

2012-08-28 12:0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认“人”?认“钱”?认“文”?

  高度一体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对学术刊物版面的巨大需求,制造了独特的供给能力。这种以论文量来衡量学术水平的现象正一步步泛化。

  早在2009年发布的研究中就显示:论文交易网站选题涉及范围广,文、艺、理、工、商、法、医无所不包;经营业务流程完整,包含论文写作、论文发表、论文检索;在所属行业或群体设联络员,引荐推广,收取加盟费用。

  “如此一来,抄袭的论文、买卖版面发表的论文、雇人完成的论文,甚至粘贴的垃圾论文也都堂而皇之地变成了一些人的科研成果。至于论文写的是什么,在专业领域水平如何,评聘小组根本不予顾及,这样的评聘能保证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吗?”

  已奔50,还是中教一级的兰州某中学教师马得清只能自我安慰:“无所谓了,就那么回事。让自己沉入教学和写作,也就安心了。”

  “国内一些期刊编辑水平有限,上稿压力却很大,也缺少专家委员会把关,因此把‘文责自负’等推卸责任的语言放在封底,这是彻底的不负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说。

推荐内容>>透视职称评审制度之二:职称评审患了什么病?

  还有两年,年轻的杨新就要开始评副教授了。在入校培训的第一天,他就从人事处那里听到论文、课题的重要性,因此不敢怠慢。

  “从讲师到副教授,按学校规定,至少需要1部专著,3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收录的论文,同时须承担教学科研项目两项,其中主持纵向项目(含国家各部委及省级政府正式委托项目)1项,或主持到校经费20万元(理工科)、10万元(人文社科)的横向项目。但听说,现在是水涨船高,很多都不止3篇了,7、8篇,甚至10来篇都有。有些申报的课题数也不止两个。”这让杨新的压力陡然增加,但他还是希望用自己最好的学术成果去冲击。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