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艺社团重“现代”轻“传统”
小剧种还停留在靠民间艺人口口相传、靠老年观众捧场的生存状态。相比其他动辄上百人的社团,戏曲类社团在大学校园里绝对算是冷门。
为什么学起来有语言障碍的越剧、粤剧都有人学,地域优势明显的楚剧、汉剧却不受大学生待见?参赛选手、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丰小凤说,自己学越剧是因为几年前一个浙江籍学长在校创办了越剧社团,这是该校唯一一个地方剧社。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王钰莹是第一次参加大型戏曲比赛,虽然没有系统学过戏曲,但小时候奶奶常带她看豫剧,耳濡目染间有了兴趣,后来自己经常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习。“得知有这样的比赛,我就报名了,没想到还入围决赛了。”王钰莹兴奋地说。
“其实学生不是没兴趣,而是缺少接触的途径。”周丽玲曾带领学生观看楚剧《三月茶香》的排练,“很多学生感慨,‘原来我们看的是这么精致的艺术’。”在上述调查中,喜欢二人转的学生多过喜欢湖北地方戏,恰恰就是这个原因。近年来,在赵本山、潘长江等一批表演艺术家的带领下,二人转表演上春晚、进电视剧、举行民间艺术大赛,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认知度不断攀升。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蕴育了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南剧等22个地方戏剧种,还有从外省市流传进来的豫剧、曲剧等。2006年,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这些剧种的处境并不太乐观。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