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总有一天,公务员没有了特权,社会建立的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可能很多人就不再追逐国考了。”说这话的房富民1998年大学专科毕业后,从销售组装电脑开始创办了现在的太阳能企业。
那时候,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方式,还大多停留在请高校校方推荐的阶段。尽管此时的国考已经进行了4年,但始终处于不冷不热的状况。
1994年,国家计委等29个部门进行首次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招考,但应者寥寥。官方数据显示,自1994年到2000年,国考报名人数累计只有4万多。在那个年代,另一股潮流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下海”。
那是受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激励的一代人。大批体制内的官员、学者及学成归来的海外留学人员,纷纷投身市场大潮。
那段历史也被人们普遍视为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崛起的重要时期而备加怀念。
在自己的第一本著述里,“92派”代表人物万通董事长冯仑形容当年的情形为“野蛮生长”:在政策给予的宽阔市场中,他们迅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者和实践者,并以自身的努力拓展着体制外的吸引力。
“这是中国社会很大的进步,机会多了、选择多了、成就多了。”观察者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成就时发现,改革开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成功地激活了存在于中国人心底的商业意识和创业热情。
20年后,当冯仑在北京亮马河饭店发表演讲时,他的新感慨已然成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宏观经济调整的剧烈影响下,企业没办法专心致力于市场博弈,而不得不更多地困惑于体制内耗。”
这也是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担忧。同样是在一次演讲中,他公开强调,2004年经济过热发生以后,一些党政机关以宏观调控之名,对市场交易和企业经营进行微观干预,行政审批权力大大强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