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中国教育发展的国家意志(2)

2012-10-23 18:4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优先发展:

  中国教育挺立潮头的时代选择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06年8月29日,中南海怀仁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中着重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年份,正是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正实践着从第一步、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转身。

  我们在为进入小康社会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尤为鲜明。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挺立潮头、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不二选择,是时代赋予的选择。

  “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当时光老人的脚步行至2011年的初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中,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

  加大投入、改革创新、保障有力,当时,进入全新发展时期的中国教育事业正谋划下一个10年的发展蓝图。教育优先发展,总能牵动共和国决策者的心,他们身体力行,为教育优先发展进行了最为生动的诠释和示范。

  2010年6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关键时刻,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0年7月,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中国教育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向全党全国发出号召,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政府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大幅提升是教育优先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纲要提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硬目标,宣告着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4%的目标,此前已迈出了坚实的步履。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工作;7月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公布;5天后,国务院又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确保到2012年实现4%的目标进行系统部署。

  在中央政府的率先垂范下,各级政府纷纷跟进:江西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安徽省2011年全省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25%。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这一比例也超过了20%。2010年,青海全省教育经费达到94.92亿元,是过去10年总投入的两倍多……回望来时路,10年发展,教育面貌翻天覆地!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