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对电影《春去春又来》的教育观察

2012-08-15 22:16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胡雄彦

编者按:这既是一篇影评,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审视。教育和教育改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这部电影中的教育元素,又是这样的丰厚、独特和耐人寻味,足以引起我们反思。

一、庙

一扇门,缓缓推开如画的湖,四季分明,依次朗现。心一如湖中孑然斜卧300年的老树,垂了倒影,细细碎碎,摇摇晃晃。

金基德的故事《春去春又来》,是从推开这扇神像斑驳的门开始的。

深山藏古寺,而古寺,只一间佛堂,立在红簇翠掩的一片湖面上。

一老一少,一佛一庙,一船一门,一鸡一狗一猫,这些形单影只的事物,构成画面的疏朗和纯净;湖中的庙,湖边的门,水中的树,漂泊的船和游动的鸭,平添了一份隔世的悠远;少而又少的对话,绝妙地开凿了思考的广阔空间与思维幽深隧道。

小木船,一桨一桨,从树隙下送走寺中日月,但摇不出四季的来回。从春到冬,采草药、玩水、捉鱼的小沙弥经历了爱恨情仇,修成了老僧;春天重来的时候,又带来一个小沙弥,采草药,玩水,捉鱼……

这是一个寓言多于禅意的故事。释迦牟尼的轮回与报应,弗洛伊德或者宗教的蛇,还有金基德的性与暴力,想必大家都看到了,也说过了。但是我还是有一种写点什么的冲动,本想叫做“另类观察”,提笔却写下“教育观察”。

二、石

白天,童僧在山涧玩耍,抓住小鱼、青蛙和蛇,出于天生的好奇,一一用丝线系上小石子儿,看它们费力地游跳,独自哈哈大笑。晚上,老僧把一块大石头绑在入睡童僧的腰上,当他醒来,步履维艰的时候,老僧说了本片最长的一段话,大意是,系上石子的鱼、蛙和蛇也和你一样难受。并让童僧去解放这些生灵,“如果他们中有一个死了,这些石头将一辈子压在你的心上。”

当孩子找到已死的鱼和蛇时,嚎啕大哭,刨沙为坑,和着泪埋了它们。

不管他是世俗中顽劣小儿,还是红尘外虔诚小沙弥,这个年龄的儿童,他只有好奇,玩耍活动的物什更能排遣无聊,获得乐趣。不能以虐杀进行道德谴责,因为他是彻头彻尾的自我中心观察者,不能以其他的角度去同情和欣赏生命,就不能产生真正的道德判断。而老僧找到了这个角度,让他去体验,去发现,去承担。一笑一哭,全看在老僧冷峻而慈爱的眼里。

师傅的话不幸成为谶语,但压在心上、拖在身后的是欲,是情。正是这两块石头成为人类永远的负累。最后,童僧成年后,以自虐的方式,赤身拖一块磨盘,把佛像送到山顶。佛,高高远远地注视着一切。

三、门

影片中有两道最纯粹的只有符号意义的门。

寺门,一柱门,没连着围墙和路面,隔了水面,独自站在这湖上。小船迎来送往都停泊在门前,由门过往,过后必关门。

房门,在拜佛念经的蒲团和睡觉的地铺之间,空立一门,像迦叶尊者出家前房中的柱子。没有其他障碍,但是,进出甚至喊门那边的人,都要开门或者敲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这道门的存在。

这是修行之门、自律之门,坚守和违背,高尚与卑琐,就在过和绕之间区别开来。夜不成寐的青年和尚,扛不住欲火的煎熬,绕过门,钻进了来庙静养的少女空虚的被窝。这道门立即塌了,闭了。

老僧告诫说:“淫念会引起占有欲,占有欲则唤醒杀心。”病愈的少女走了,已跌入欲望深渊的青年僧人也逃走了,带走唯一的佛像,同时把庙里饲养的一只公鸡放入深山。十年后,当年多情少女另觅新欢,青年僧人由爱而恨,杀妻逃离,回庙躲难。老僧问:“你不知世事无常吗?”他说:“爱是我唯一的罪孽。”

面临货利,面对美色,由门而入,则取之有道;绕门而过,则歪门邪道。一道门几乎关涉教养的全部:忠和恕。前者包含律己、尽心做事;后者则侧重于待人以宽和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不由想起上古削木为吏或者画地为牢的淳朴,在当下可能会成为笑谈。红绿灯、隔离线……在符号生存的时代,具有符号意义的门还少吗?

四、眼

眼睛,是本片中另一个具有与门等效的观察对象。

青年僧人与少女的第一次野合,白天,发生在湖边沟溪的大石板上,山川草木,蛇蛙虫鱼,见证了原始生命力的勃发;第二次,则发生在飘荡的小船上,夜晚,满天星月,目睹了激情的起伏跌宕。这是最彻底的演出,天地是舞台,日月为观众。

与世俗苟合大不一样的场景选择,只为避开庙里老僧那一双僧眼,却全然不避山顶石佛的法眼。

这一僧一俗,和所有尘世中人一样,只在乎别人的眼睛,没有意识到这眼长在自己的心上,自我观照是最高的注视。我想到许衡的质问:“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哦,还有杨震的“四知”。

其实,老僧似睡非睡的眼,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心如明镜。两情相悦以后,少女身体神奇地好起来。老僧问少女:“你好了吗?”少女回答:“都好了。”老僧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看来,这味药是管用的!”

回到影片的开头:春天,老僧拣择小沙弥采回的一包草药,发现了一棵与草药极其相似的毒草。小沙弥辩解说:“它们是一样的啊!”老僧说:“你仔细看,这棵尾巴上有一条白线。”“一个救命,一个害命。下次要注意啊!”老僧对弟子关切地说。

事实是,大智大慧的老僧也用错了一味药啊,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罪僧服刑回来,在曾经寻欢的沟溪,雕琢一个冰人来纪念师傅,可我一直不理解:他在冻船里找到师傅自焚遗骨,用红布包好后,竟掏空冰人的眼眶,把红布塞在里面!

老僧的慧眼看错哪儿呢?

五、船

庙是有根的船,船是无根的庙,渡人是它们共同的使命,大乘教义缘之而起。

小木船,迎来虚弱多病的少女,在小庙疗养,喝药,拜佛;小木船,也接来避难的逃僧,在小庙疗伤,刻经,拜佛;最后,老僧也用小木船把自己送回家——西天。

寒冬,小庙收留了无法苟活于尘世的孩子,而他无颜见僧的蒙面母亲则自己踩进了冰湖。

小庙里很少有空洞的说教。对伤生的小僧,老僧为他绑上石头;对杀人的逃僧,老僧让他刻260字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对刑满回来的僧人,破败的小庙,在天寒地冻的磨炼中,让他重获新生。

最有意味的是两个镜头:

老僧用一只鸡的指爪之力,拉回一只小船,和船上两个赤裸的人;老僧用一颗小石子轻松掷中飘在水中的易拉罐,而两个警察费尽力气,数枪未中,只一次次惊悚着刻经的罪僧。前者用一个“缓”字,后者用一个“静”字,这是渡人的全部要妙。

六、灯

夜深。万籁俱寂,风息树止,山老如刻,湖平似镜,水雾氤氲。微蓝的光里,庵堂橘红的灯光映照水中,与倒影连成一片,像漂浮的小船,亦如空中摇曳的灯笼。

那是醒着的眼。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