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上学的路有多远?各省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虽然不尽相同,却大多有这样一句话:“原则上每0.5万人左右设一所完全小学……平原地区小学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2公里(不含寄宿制学校)。”
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湖南省溆浦县龙潭学校校长彭城说:“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路上需要走1个小时。”记者又询问了一些农村小学负责人,发现情况不是个别的。
近日,教育部发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严禁随意撤并农村小学,严格规定学生路途时间并提出了相应措施。这些举措能否缩短学生的上学路?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上学路为何越来越长
“义务教育是为了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教育,上学距离远,儿童体力不支,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间接加大学生流失辍学的可能性。”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
但遗憾的是,在过去几年,学生的上学路总显得有些漫长。原因何在?
“农村小学十年减少一半。”在去年底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们的农村小学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
学校数量越来越少,学生的上学路自然就越来越远了。
专家分析,学校和生源数的减少、家长的需求提高是主要的原因。资料显示,全国6—14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从2000年的2.05亿减少到2010年的1.58亿,减少了4700多万名学龄儿童;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2010年随迁进城读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约1200万名——除了人口自然减少之外,又走了一部分;而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则在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规模小了,老师就少了,家长担心质量难以保证,也导致了学生向城镇学校流动。
杨东平指出,还有另一种原因导致农村学校越来越少——无序的撤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方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过分强调规模效益、教育质量;就近入学的概念被极大地模糊和丢弃了。许多地方更提出‘学校进城’的口号,从‘高中进城’发展到‘初中进城’,甚至小学也要进城,在县城建‘教育园区’。学校的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也离农村越来越远。《意见》旗帜鲜明地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叫停无序和过度的学校撤并,是非常必要的。”杨东平说。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