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一名广东东莞的班主任在江苏镇江中山路小学的教育观察

2012-08-05 15:1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学习历时:2010年10月17日—2010年10月24日

班级跟岗时间:2010年10月18日—2010年10月22日

地点: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跟岗班级:2010级103班

班主任:刘培培

2010级103班的幸福花园:一以贯之的习惯养成教育

幸福

太阳的幸福是给人以光明;

月亮的幸福是给人以温馨;

愿我们都享受到

阳光的照耀,月亮的关怀,

追寻、品味心底的幸福。

在班主任的眼中,习惯养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就像处于热恋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各种纪律规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无不融于习惯养成之中。既如此,在观察这所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的甲子名校时我们就特别关注她的习惯养成教育。

这是刘培培老师和刘培培老师的班级,一个温馨的幸福花园——我这次跟岗学习的班级。

在2010年10月19日的清晨,在江苏镇江中山路小学的国旗下,我见到了刘老师。亲切的笑容,温雅的举止,一如春风般的江南柔美,无痕地消融了来自广东东莞的浓浓的工业气息和远道访者的拘束。

一、知而后行——让所有孩子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同学们,请看脚下的位置,每位同学和前面相隔一块砖的位置。”刘老师提示着。这是一年级的孩子,上学不到两个月,但出操队列非常整齐有序。接着刘老师又做了一个双手放在前面的动作,孩子立即领悟老师的要求并跟着做同样的动作。在不到十秒的时间内,老师迅速整理好了这支队伍,值日班干部也在队伍前面做了非常棒的示范。刘老师的微笑提示和示范教育让我捕捉到了江南教育注重细节的特质。是的,学生为什么排队不整齐呢?原因未必是孩子们不遵守纪律,而是不清楚做法。

我突然想起前一个星期开科组研讨会上的议题,有老师说,有些六年级的学生桌面乱七八糟,书包也一团糟,经常上课前找不到这样那样,十分耽误时间,长此以往,学习质量就会下降。当时我说,学生不会准备课前学习资源和用具,不会整理书包很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做。六年级的学生了,怎么不知道呢?是啊,六年了,他一直不知道!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太自信,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会这个会那个,其实不见得。如果他们在家里没有养成有序整理物品的习惯,老师也没有告诉他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书包,哪些书应该怎样放,作业本怎样分开放容易找,上什么课要准备哪些资料和学习用具,这些学习用具和资料应该怎样摆放等等细节问题,学生怎么会不教自知呢?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需要别人的指引,即便使用一个你以前没用过的家用电器,若不看说明或没有人教你那也够让你折腾上一阵子的。所以,学生的好习惯是教出来的,不是天生的。而教学生形成好习惯,是一种程序性知识,首先得让学生明白做什么,然后认真地去教他们怎么做。

庄严的升旗仪式结束了,我们进入班级开始上课。

上课前,同学们把学习用的课本和文具盒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全部头靠在桌子上等待上课。这种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从一年级就开始养成。

在课堂中,时时可见当老师期待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时,总是具体而明确的告诉学生,当学生分心时,老师会说:小眼睛,看老师。当老师在请学生跟读拼音时,有一位同学一边读拼音一边学着老师的样子用手做了一个V字形动作以配合第三声的声调。老师立即表扬这位同学能跟着老师的动作来读拼音,接下来的所有拼音教学孩子都很自觉地结合手势来读拼音。

课间我们和刘老师交流的时候,她很亲切地为我们沏了两杯茶,我想,这种接人待物的文明之风就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无声地告诉了学生。

当我看到了他们的行为习惯等级评分表时,发现学校把期待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和一日常规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作了详细的说明。

是的,如果我们期待孩子有什么样的行为,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这个行为是什么和怎么做,不管是通过明示还是暗示,言教还是身教。孩子的幸福之路,从知开始行起。

二、知而后行——让所有老师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准备上课了,同学们把学习用的课本和文具盒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全部头靠在桌子上安静地等待上课。

数学科陈老师来了,她给我带来的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严谨,严密,严肃。“同学做好准备,预备,上课。”陈老师如三军之帅,一声令下。全班同学齐刷刷地站起。我心中一声轻呼:偶滴神啊!果然有木兰风范。毕竟是小孩,有几个动作稍为迟缓了一点。陈老师让同学们坐下。“上课,起立。”咦!怎么又来。同学们立即起立,这下好多了,全部都整齐地站起来了。我缓了一口气。“上课,起立。”陈老师又一声令下。同学又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瞧瞧,即使如上课的这种礼仪规范,陈老师也不忘在平时教学中加以训练。在课堂中,陈老师不时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加分。这里有两套用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加分奖励系统,一是促进个人表现的荣誉卡,另一个是在黑板上划好四个组,对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加分,主要用于低年级部。这个小组的加分是一周累加的,也是其他科任老师共同使用的,即除了音乐体育等需要到其他课室上课的科目外,其他在这个班级里上课的老师都在这个小组加分栏下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奖励体系。下课铃响了,陈老师让同学们收拾好桌面,拿出下节语文课的学习资料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

突然间我想到自己的班级,想到班上的规范训练。陈老师并不是“正”班主任,她却自觉地行使班主任的职责,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种整体协作的教育无疑是极有价值的,它能让学生准确而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应该怎么做;什么是不该做的,应该怎样避免。可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孤立和割裂。孤立表现在班主任是孤独的,科任老师有些很小的事都要做班主任处理,把能推和不能推的责任都往班主任身上推。在我和一位同往的班主任交流中,她说生活老师经常打电话给她,学生不吃饭只吃方便面也打电话叫她处理,地上流了水也打电话叫她处理。在我平时工作中也观察到,有些课任老师推卸自身责任,比如管理好课堂纪律这样的事也经常要班主任出面处理。这就使得班主任责任无限化,孤立化。本来需要这个班的全部科任老师协作完成的整体教育加身于班主任一人身上。第二个问题是由于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本班的学生,而对本班其他科任老师则没有明确规定相互间的权责关系,这就使得班主任工作常陷于一种割裂状态。以上课规范为例,如果班主任要求学生上课前准备好学习资料和文具并有序摆放,但其他科任老师却不对学生作同样的要求和课堂管理,那么这项工作就是割裂的,学生无法从老师那里得完整的标准参照,只能被动地根据一个老师一套方法来适应课堂。

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整体的规范教育。数学老师的课堂规范和班主任的课堂规范是一致的。这个班的课堂规范和其他班的课堂规范也是一致的。全校有一个切合年级特点的完全的规范体系,全部老师都清楚地知道这个体系的具体标准和做法,每个人的课堂都按相当的规范要求来教育孩子,这样的合力效果就放大了,老师之间形成合力而不是分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非常明显,学生也不会无所有适从,因为他们和所有的老师都按这个标准来做。在去上音乐课的路上,我看到学生手牵手一路走去非常有序,安静,没有嬉闹奔逐,这个规范和平时去上体育课的规范以及做早操的规范是一致的。不管是出操,出校门还是外出参观,或者是在校内到其他课室上课,都按这个标准列队前往。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只要求学生做操的时候要列队前往,而对其他类似的集体活动没有作同样规范,上音乐课、体育课的时候学生一窝蜂随便去,这样就难于形成良好的排队习惯。由于学生没有在平时养成这种凡是相似场合都要有序行为的习惯,一旦到了要外出旅游或是逃生演练等平时较少发生的情况时老师就要担十二分心,有时由于过于吵闹老师不能控制局面,让人抓狂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套标准,一套规范,要让所有的老师都知道,都能自觉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按这个规范去要求学生,去训练习惯。班主任和班级管理工作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整体的、协作的,让全校的老师形成合力,贡献各自的力量形成强大的整体效应,这样我们的规范养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三、知而后行——让所有家长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5+2=0”这种说法在教育界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暂且不评论这种看法的科学性几何,这种观点背后体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家校教育的割裂。表现在习惯养成教育上,就是家长不清楚学校的具体要求,更不清楚学校为什么要做这类要求。有时候,学校只是把学生行为规范简单地以家长公开信的形式发给家长,没有对规范作深入的解读和阐述,造成家长对学校的有些做法不了解,不理解,个别家长有时甚至会认为学校作出苛刻要求,故意刁难孩子,因而不配合。可以说,在不少行为规范的教育方面,我们在清理家长的思想障碍这一块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理顺家长的思想观念,家长对学校的规范既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这个问题,在镇江中山路小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他们对一年级的家长做了很多培训工作。吴永平校长介绍说每年都要对一年级的家长进行《弟子规》的培训,请专家作系列讲做,而且要求每位家长到位。通过这样的系列培训,在思想认识上提高了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促进家长改变原先的一些不科学的陈见,也为下一步的行为规范教育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使行为规范教育能得到家长的充分理解和拥护。

刘培培老师向我们说,他们的家长非常支持孩子,他们班的家委会成员在QQ群上经常会有讨论。刘老师也把班级管理的一些要求及时地发到QQ群里,让家长了解班级动态。刘老师介绍说学校除了学生分级行为规范评估手册外,还有家长的一日行为规范手册,明确家长在一日里应该做到哪些教育孩子的事务。例如学校要求家长每天要至少有十分钟跟孩子交流的时间,有些家长不一定每天都在家里,有些家长可能一两个星期才回家一次等等,这些情况肯定存在,怎么办呢?哪就通过电话、发邮件等形式。封老师介绍说有一位家长在南京工作,不能每天回家啊,他就通过每天写邮件的方法跟孩子交流。还有一位家长经常早出晚归,早上孩子还在梦乡父亲已经出门了,晚上父亲回到家孩子已经在梦乡里了,孩子虽然每天都跟父母在一起,但实际上也见不到父亲啊,怎么办呢?他爸爸就每天写一张纸条放在孩子的枕头边上,跟孩子交流他的想法,他的工作,关心孩子在校生活,学习。孩子非常珍惜这种交流,把每张纸都收藏起来。这名孩子现在已经上高中了,他把小时与父亲交流的小纸条汇成了一本书,成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之源。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注,感觉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

学校就是在这种细腻的工作中把家长调动起来了。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家长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做法,不需要我们过多干涉,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确实是,学校对学生的家务事不会过度介入,但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则要介入,要明确介入的范围。镇江中山路小学对家庭教育的介入非常深入细致,确实做到了家校合一,形成合力的效果。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有效地减少了家校冲突事件,减少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老师工作的行为,在孩子心目中也形成了一个在家和在校都有相同的行为规范的参照,不至于无所适从,无序混乱。

知而后行——让所有家长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5+2>7”。

知而后行——让所有孩子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知而后行——让所有老师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知而后行——让所有家长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刘培培老师和她的2010级103班的幸福花园的孩子们拥有规范文明的举止,自由舒展的人性,完整和谐的生命,幸福美好的生活。

透过刘培培老师,刘培培老师的幸福花园和在幸福花园里幸福生活的孩子,我看到了镇江中山路小学的办学理念:合作向上,规范而自由,严谨而创新;我看到了镇江中山路小学老师的人生观:过完整而幸福的人生;我看到了充满美好人性和理性光辉的未来的中国公民。

幸福

太阳的幸福是给人以光明;

月亮的幸福是给人以温馨;

愿我们都享受到,

阳光的照耀,月亮的关怀,

追寻、品味心底的幸福。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