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
一、教育观察法的概念
所谓教育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考察,获取经验事实,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是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观察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提供全面、翔实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观察分为两种,一种是广泛意义的观察,即一般日常的观察,通过研究者的切身感受或亲自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获得的材料一般比较零碎,不系统。另一种是科学观察,指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观察方法作出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的存在状态、发展变化及与其他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等外部表现,以积累第一手感性材料并进而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主动性是科学观察的基本特征。观察发中的所谓观察,主要是从这个意义上来使用的。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形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观察法就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对观察对象不施加干预控制,使其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之下的观察研究。
在数学教育研究过程中,指观察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数学教育现象做系统连续的观察,作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从而全面地了解中学数学教育有关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对于认识教育现象,收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现课题,还是获得原始资料,检验科学假设,都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可以说,掌握观察法是科研人员的起码要求。因此,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教育观察法上是一切研究的基础。这一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与其他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相比,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也有其局限性。
在研究过程中,教育观察法一般不需要十分复杂的研究仪器、设备,研究人员只需要对处于一定活动状态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即可。相对于调查法、实验法等其他研究方法来讲,教育观察法的操作比较简单,因而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凡教育领域中对一定情景中的群体活动进行研究或需要收集直观性材料的各类课题,均可选用教育观察法实施。
教育观察法的广泛适用性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尤其是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便利,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研究过程中,观察人员在教育现场直接观察和收集对象各种材料,这种观察具有直接性和客观性特点,即观察人员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现场情景进行直接、客观的感知,因而所得材料比较符合实际,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在观察过程中,现场中被观察者的言语、行为完全是不加控制的,是顺其自然的,而教育实验法中被试行为是在有关变量处于一定控制之下产生的。因而,教育观察法与教育实验法相比,被试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自然性。
教育观察法中的观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偶然的、随意性的观察,而是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能动性的科学观察。即它是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有计划、有选择的进行的一种系统性观察。这种观察,能够较有效地保证所得材料内容集中,实用有效,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教育观察法的局限性
教育观察法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我们必须有全面地认识,并在运用这种方法时给予足够的重视,努力避免运用不当而导致的失误。
教育观察法主要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对“为什么”这类因果问题的解决,主要靠推论,靠对大量同类材料的理性分析。研究人员和观察对象的主观因素及清镜影响等,易导致观察获得的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尤其是研究人员对研究结果的预期,易对观察材料的收集与分析产生一定的误导。因此,观察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客观、真实地观察、记录原始材料,并努力排除情境暗示的影响,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教育观察法一般使用一个比调查法小,而比实验法大的样本。从理论上讲,观察法可以用足够的观察人员,对数量很大的实验对象进行观察,但由于观察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观察所得结果会有较大差别,切差别程度难以检验。过多的观察人员将会加剧这种差别,降低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同时,观察的时间、空间也对观察取样具有一定制约作用。受观察的时间、空间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观察的范围和对象是有限的,一般限于教育工作的一个或一小部分具体的情境或事例,选取样本较小。
观察过程中,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下,观察者对于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外部变量往往难以控制。如在实验法中,研究人员可根据研究目的对影响被试行为的外部变量进行适当控制,观察法则难以做到。因此,观察过程中应注意由偶然性因素引发的非规律性的言行特征。
此外,运用这种方法时,研究者需要到学生活动场所去进行观察,且往往次数较多。由于种种原因,如活动组织者不愿外界参与、教育机构担心影响正常教学等等,观察人员进如现场可能会遇到困难。这种情况下应设法争取他们的配合,以取得客观的研究材料。
三、教育观察法的功能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科研方法,观察法贯穿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并在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获得观察对象翔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科学地分析、说明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过程,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及必然联系,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同时,教育观察法也是研究总结教育经验的基本方法之一。
教育研究假设所推导出来的关于未知事实的结论,只有通过观察到的事实加以检验后才能被证实是科学的,有价值的。
教育实践是教育的源泉,通过观察研究,可以启发、促进新的研究课题的形成,开拓教育的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同时,通过观察及对所得材料的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把握实践中的问题所在,明确什么样的现象和问题最有研究价值,从而有助于确定某一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课题的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四、进行观察法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观察法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为保证观察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和研究价值,在观察过程中,应遵循教育观察的全面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自觉性原则。
教育观察的全面性原则,要求对教育现象的观察要全面、真实、系统、完整。一方面,观察要全面,能够如实地反映教育现象的全貌,并形成记录材料完整地保存下来;另一方面,观察过程要坚持做到连续、系统、完整,不得随意间断,以获得教育现象延续、发展的完整材料。由此而获得的材料,能够从横向和纵向上全面反映教育现象,透过这些材料,能够较好地抓住教育现象的本质。否则,获得的材料则可能是局部的、支离破碎的,不但无助于正确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甚至还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误导。
贯彻教育观察的全面性原则,观察人员应处于能够从总的全貌而非局部。当教育现象呈现时,观察人员应处于能够从总体把握的位置。如果场面较大,应配备足够的观察人员或利用摄(录)像设备、录音设备予以帮助。避免只观察到局部的现象而以偏概全。其次,要根据需要控制观察计划,进行全过程的观察,形成系统的研究材料。另外,观察记录要完整、详细,全面放映观察到的实际情况。
贯彻教育观察的目的性原则,首先,应围绕观察目的精心设计观察计划,并使每一个研究人员、观察人员了解观察目的。其次,要善于捕捉符合目的、要求的材料。另外,对观察中的偶然现象和看似与观察目的无关的现象,也应给予重视,使获得的材料更好地满足课题需要。
教育观察的客观性原则,要求在观察过程中,努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好观察资料的记录、保存工作,避免因主观因素而影响资料的科研价值。
影响教育观察客观性的因素主要有:
上述两个因素,都可能导致对观察对象本来面目的歪曲,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贯彻观察的客观性原则,其实质就是观察及所得材料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坚持这一原则,首先,应尽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以掌握时间发展变化的全貌,避免以便概全。其次,全面掌握观察对象活动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关系,排除观察过程中的主观感情色彩。再次,观察者在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储备的同时,应主要避免这些已有知识和原先所持观点对观察的影响,克服偏见,不带框框,实事求是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育观察的自觉性原则,要求观察人员不以消极、被动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而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观察,确保观察能够真正全面地揭示事物发展的本来面貌。
教育观察是人积极主动地认识教育现象的能动活动。人作为认识的主体,不是消极被动的。只有做一个积极主动的观察者,才能更好地对教育现象的存在及发展过程进行感知,抓住其本质性的外部表现。在观察过程中,每个观察者对观察对象所呈现的材料能够观察到多少、观察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其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观察人员应是一个自觉的、善于观察的思想者,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注视者、记录者。
上述关于教育观察的原则,是进行教育观察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以保证观察的真实、有效,提高观察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5)全面性原则:即必须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同时对重点问题重点对象进行重点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辨别出问题的真伪。
(6)深入性原则:即观察不可马虎,走马看花,敷衍了事,被表面假象所迷惑,以形成局部的、片面的、偶然的认识,从而导致错误结论。
(7)持久性原则:即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现象,为得出客观、正确、全面的认识,必须深入细致,坚持长时间严格地反复地观察,不可产生松懈厌倦情绪。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