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生物学科 >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中期报告

2012-08-05 20:24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自我校承担《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以来,学校课题组成员和一批骨干教师本着“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边学习培训,一边实验探索,结合生物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下面从五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1、准备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信息技术发展引起学习革命的趋势、特征和意义,明确整合型学习的概念、特征和操作程序以及教学目标的定位,制订出实施计划。重点体现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学专题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程序、方法和评价的积极探索。组织教师率先进行学习活动,以熟练技术,取得指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的研究计划目标来展开,总结了以前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上的应用情况,指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学科特点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得到有效的整合”。其中“有效”两个字尤为重要。为达成这一目标,从20069月至20075月,先后组织开展多场培训,有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还有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文章等,图书馆还专门购入一批这方面的书籍以供实验教师学习之用。在学校培训的同时,还以教研组为单位,在组内组织培训,这些培训讲座不仅有本组教师参加,也吸引了不少其他组的教师。为了适应课题的开展,学校电教设备在原有的基础上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20069月组织骨干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建立学科研究小组,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与培训计划。200610月由教学教研处共同组织45周岁以下教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校本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主要内容有:(1)如何上网查找资料,如何压缩解压电子文档,如何发送电子邮件,如何防患电子病毒等;(2)如何应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如何利用Flash制作简单课件;(3)常见应用软件介绍,主要有媒体播放软件/几何画板软件应用/制图软件/视频截取等;(4)如何利用数据库Excel进行数据统计及word的特殊使用技巧介绍;(5)简单的网页制作。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培训,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实现资料网络查找,电子文档网络传送,制作简单课件等,为更好地实施课题作好了准备。

2、实施阶段

在学校不同年级段(高中学生)分别实施相关内容。高一年级由信息技术教师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来安排复习型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等自主学习方法,尽量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生物教师将整个高中生物课程的全部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专题,提出研究专题的任务,教师站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通过互联网搜集实证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重新编写出适合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各种课程资源。高二、高三年级由于有高一年级时学习的铺垫,全面实施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主要由生物教师主持教学,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技术支持。

自承担课题以来,课题研究小组先后开展校内、外研究课共50多节,其中许多多媒体课件均得到大家的好评。

2007510举行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为主题的县级教学开放日活动,其中《种群的特征》等课受到大家的好评,公开课吸引了县内外学校的教师前来观摩交流达200多人次,达到预期的效果。

20075月中旬举办了青年教师课件制作比赛,并评选出8件优秀作品以准备来年参加市级以上的课件比赛。

20076月中旬召开课题工作会议,要求各自总结,对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与较大进展的课题小组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商解决方法,并提出下一年度的研究主题和方向,要求各学科小组制定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20079月份开始针对新课程改革,着手搜集材料,准备制作与高中新教材相配套的《高中生物课件》,并按以下模式制成光盘,既为自己教学服务,也有利于资源共享。

注:《高中生物课件》按教材知识体系分五大块,拟制成五张光盘:

必修① 分子与细胞

必修② 遗传与进化

必修③ 稳态与环境

选修① 生物科技实践

选修③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突出特征,也正在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的显要特质。在学校信息化、学习化的环境中,网络信息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现代资源、学生学习革命的推动力量。学生们未来的学习不再是单纯依赖于学校和课本,而更多的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工作了。因此,自2008年开始,我们结合本课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又开展了以“关注·体验·感悟”为主题的节日教育活动。也就是说以高二年级学生为对象,让我们的学生自己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每一天”,利用在高一时所学到的信息技术,通过借助各种不同媒体资源,或报刊或杂志或网络,了解全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不同“节日的由来与意义”,“感悟节日之文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求不同的班级选定某一个月份,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使每一个同学都咸到有事可做,通过学生自我探究,亲身“体验事件的经过”,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与能力,在探究中达成学生的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的评价目标。同时,对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开展校本教研、研发地方教材,乃至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都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

此外,我们还结合选修课的特点,在高二年级学生刚进入高二年级学习之际即给他们提出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选题”,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或其他媒体搜集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写一篇专题综述报告。

参考选题如下:

1.我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及转基因动物;

2.转基因食品及我国公众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3.基因治疗的困难和前景;

4.基因芯片与疾病诊断;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我国的体细胞克隆动物;

7.克隆动物的寿命;

8.单克隆抗体与疾病诊断;

9.体外受精的新技术;

10.我国畜牧业中胚胎移植的推广情况;

11.胚胎工程与畜牧业发展;

12.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13.我国公众对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关注程度;

14.生物技术产品与国际贸易争端;

15.国际视野中的“克隆人”的研究;

16.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17.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

18.全球意识下的可持续发展。

等等。

二、存在的问题

1、规范课题管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虽然课题实施有一年多,但教师的参与面与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个别教师对课题研究还比较模糊,计划、目的不明确,凡事都推给课题组长,自己缺少主动性与钻研的动力。因此下阶段要求各课题小组明确研究人员分工与职责,该分担的任务一定要按计划安排及时完成,做到各司其职,同心协力,才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2、加大学科的典型课例的收集整理与成果推广

前期的实验过程中也陆续收到小组成员上交的研究课例,这些课例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适用性,对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有些组员在总结这些成功课例方面还做的不够,有不少的课例没有及时进行规范整理,也没有及时上传到教学教研处而拖延了优秀课例的及时编辑推广,在课例的格式规范方面也有待提高。

3、适时调研并给予适当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指导

下阶段将对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已取得的阶段成果进行调研,课题要求是否适度恰当,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以应用性、实用性研究为主;课题内容是否达到少而精炼,重点突出,课题措施是否具体周到,操作性强等,必要时适当调整研究目标、方法与时间的安排,在研究方法上将请教专家指导。

三、重要变更

由于工作关系,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变更如下:

课题组负责人:杨孝亮

热心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全县生物教研活动和校际交流,召开教研会,下去听课,指导、鼓励、培训各完中年轻教师,提高其业务能力,如撰写论文、优质课评比、“教坛新星”比赛等。大胆探索、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能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维度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开展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为学校生物学科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多年来,所带班级学生班风纯正、学风优良,所辅导的学生在历次生物竞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为外校教师提供观摩课、示范课,并获得一致好评。几年来先后在《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生物学杂志》、《中学生物学》、《中学生物教学》、《北京教育》、《安徽教育》、《科学教育》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三十多篇。还有多篇论文在省、市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奖。所提出的关于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计算机问题获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年被评为怀宁县首届生物学科带头人;2006年被评为安庆市首届生物学科带头人;2007年又被市教育局评为安庆市首届名师并成立“名师工作室”;2008年又被安徽省教育厅聘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首席辅导老师。

课题组成员:

李江红老师: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生物教研组工作,使生物教研组活动有声有色,积极探索新的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2006年在第二届安庆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2007年获怀宁县首届“教学能手”、2008年安庆市第三届“教坛新星”称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撰写出相当水准的论文,论文《分析高考  把握考纲  勇于突破 》获市一等奖,论文《同源染色体的教学构思》获市二等奖,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和谐教学策略的构建》获县一等奖。

刘绍祥老师:1967.5出生,1989.7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电化教育高级教师。1997.7起担任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组长,是安徽省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成员,县新教材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县、校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市“英特尔(INTEL)未来教育”项目主讲教师,承担过"九五"期间三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多年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制作了大量的CAI课件,让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参赛并成功地跃升为市级、省级“教坛新星”。多次积极配合县电教仪器站培训电教人员和初中校长。配合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英特尔(INTEL)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进行“英特尔(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等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江曾武、曹红等老师都积极参与,工作热情很高。

四、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素质

1、强化理论学习

1)通过订阅、邮购等方式购置教育专著、教学杂志,自我加压与“充电”。

2)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更新教师的观念更新,开阔教师的眼界。

3)邀请专家、上级领导作讲座,把教改的新信息及时让教师了解。

4)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经验,参与网上论坛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增进横向交流。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结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是集中学习,更讲究其高效性及活动意义。分散学习也要保质保量,做好业务笔记,学校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督促。

2、组织各类培训

1)继续组织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培训,提高教师自主开发、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2)组织网络知识和网络运用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更好地利用开发网络资源。

3)积极派老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课题研究活动,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好人才的保障。

()加强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

1、研究对策,完善提高

召开课题组会议,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把好实验关

课题组对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环节,强化实验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

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讨论,结合学科的特点,结合低、中、高不同的实验目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找准媒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作用点和作用时机,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上课:课题组成员全员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评课: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

3、撰写研究性文章

要求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写好一篇研究性文章,并由学校组织,择优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论文、案例的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三)加强资料积累,规范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材料记录了课题研究开展的全过程,它们既是成果,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要求教师把软件资料(如课件等)妥善保管,在每学期末交至课题组长,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一方面扩充了学校的软件资源,另一方面也规范了课题研究。

进一步熟悉学科课程教学,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1、“网海淘金”,收集对学科教学有帮助的网站,进行分门归纳,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网络资源库,以便于检索。

2、建立科学实验教学与网络环境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3、解决教师学科教学与教学研究之间存在的困惑。

4、通过实验和研究,让教师更新观念,拥有新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创新,大胆实践,变知识的灌输者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合作者。

5、通过实验和研究,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养成勤思、勤学的好习惯,建立在共同协作中获知的好理念,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求知。

6、通过实验和研究,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可预计成果

课题组成员写出专题报告,特别对选择课题的有效性、价值性和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学习成果的价值评价以及该课题实施的基本经验,要作出详细的表述,于20096月送交课题组,课题组于2009.9写出总报告。成果形式有:教师单元教学作品集,学生学习作品选编,电脑教学软件,学科专题网站,教师研究论文选编,学生自主型学习网站等。而该研究的成果不仅仅是这些有形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有无形的提高。

1、对学科有了更深刻理解,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由于认知对象的广阔性、抽象性、复杂性,教材内容简扼性以及教师知识的局限性,单纯的常规的讲授是难以完成此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进行整合,也就成为了必然。她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也有利于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掌握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法、形成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和态度、建立对自然和科学稳定的兴趣等。一方面,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造性智慧。

2、熟悉了网络资源,建立资源库

信息资源是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生物学科教学设计应做到:开放性与创新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教师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锻炼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构建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

3、设立对照班,开展实验研究

本课题是一项以校为单位的教学改革实验,首先在学校内确定若干个班级为实验教学班;再确定一批教师为实验教师,进行自然常态下的教学实验。主要采用调查、实验等方法,借助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手段进行研究。

4、开发一批可利用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件

研究网络环境下实物操作实验与媒体演示实验的有效结合。让生物学科实验更加生动、形象、逼真,准确,充分吸引学生,充分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积累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

课题组对实验教学课堂过程进行了认真整理。为深入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工作,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并收集、整理形成相关的文字材料。

6、积极钻研,撰写较高水准的研究论文

在参加该课题组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钻研、深入思考,并及时将这些心得体会、新的创意等整理出来,或发表或参评等。

 

 

 

 

杨孝亮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