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管理,找好机制
在大学支持小学发展过程中,编外“校长”是个重要角色。据了解,支持的单位与小学采取二元管理的模式,选派管理人员担任挂牌小学的“校长”。也就是说,小学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大学及社会力量选派的“校长”,参与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
对于选派的“校长”,大学都做了精心挑选。首师大要求人选是教授或博士以上,管理沟通能力要好。北影则选拔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学骨干,一般为特色院系的副系主任、副院长等,平均年龄40岁以下。
前不久,俞颉正在斟酌其余选派“校长”的人选,“我们希望,不只是初教院教师参与,其他院系教师也要参与进来。初教院派出的‘校长’,目前已经在和小学磨合教学方案。”
“一个编外校长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团队,来自几个学院的力量。他就像是一个联系人,了解小学的需求反馈给我们,也许他是一位音乐老师,但他会把小学音乐、美术等各方面需求都带回来,然后我们以团队的形式去参与、去支持。”俞颉谈起对“校长”职能的理解,这样说道。
首师大与5所小学签约时,俞颉特意叫上了初教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研究院、校团委、学生处等相关学科和部门人员,因为在她看来,这项工作需要团队各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全面推进的合力。
因为过去一直跟中小学密切接触,在俞颉看来,首师大的优势是能从师范院校对教育的理解出发,从小学自身文化基础出发,给学校做一个发展分析。“我们正在帮助小学设计课程,如果课程方案涉及一些大调整,就需要跟区县教委沟通。目前,大学和小学的沟通较好,而大学和职能部门的沟通怎么能更密切一些,还需要寻找一些办法。”俞颉说。
期盼沟通更畅通一些的不只俞颉一人,一位不愿具名的“校长”表示,所支持的小学相关负责人对此事不太积极,自己颇有些“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
大中小学联动,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牵扯到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如今,政府推动下的合作,步伐已经迈开,而民间自发进行的合作,也在不同程度展开。无论是支持方,还是被支持方,都期盼合作能常态化,形成好的机制。
在不久前北师大三附中组织的区域教育资源整合研讨会上,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张京彬说:“我们处在一个协同的时代,倒逼着教育进行改革。当前,关起门来办学不是主流,大家都在探索协同办学的新模式,好的机制才能保证改革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我们需要考虑大中小学共同的愿景和文化认同,从共同关心的方面入手来吸引各校参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用好的机制调动教师群体的积极性,让教师内发性地去参与。”
大中小学联动办学,正处于探索初期,但无一例外地,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共赢或多赢的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需要。”中国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马晓强在一次相关研讨会上说,我们要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这个问题,中国基础教育战略思维关系到国家安全,提倡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正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报记者 纪秀君)
首页 上一页 1 2 3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