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从地方实践看中考改革路向何方?(5)

2013-11-21 11:03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潍坊市: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硬挂钩”  

  将纸笔测试无法表达的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录取,并且与语文、数学、外语三个主要学科等值对待,是潍坊市中考改革的一个突出做法。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包括:三个评价层次、三个评价主体、六个评价维度。三个评价层次是:常规性评价、主体性评价、标志性成果;三个评价主体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六个评价维度是: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  

  高中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和综合素质认定等级。高中学校录取时,根据等级实行组合录取,即把综合素质视为一门学科,将其与各学科分成三至五个组合,语文、数学、英语及综合素质为第一组合;物理、化学及体育与健康为第二组合;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及实验操作技能为第三组合。每一组合内各学科成绩可以等值互换;组合之间是否等值互换由各招生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录取。对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推荐生,根据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综合素质等级以及高中学校确定的推荐生录取照顾政策择优录取。  

  点评:只有让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硬挂钩”,它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才能真正体现。但不得不承认,“硬挂钩”其实很难,难就难在它的科学性、客观性,如果没有这两点作保证,“硬挂钩”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当务之急是要在做好综合素质评价上下功夫,少一点终结性评价,多一点过程性评价;少一点主观评判,多一点客观呈现,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真正为社会所认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