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育调查:保障教育经费须规范县级政府行为(3)

2013-07-16 05:06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在该省一个西部山区城市中,郊区政府对辖区内3所小学、一所中学实行按月下达经费的做法,时间集中在每个月中旬。这样出现了假期照常拨付的现象!虽然按月拨付,奇特的是每个月的在校生数量尽管出现了变化,可是拨款依然按照年初的预算进行,12个月里不做任何调整。对于这样一种拨付方式,有一位校长说,好在辖区只有4所公立学校!他所在的学校尽管新学年在校生增加了,但是为了不出现学生自带课桌椅的问题,与供应商达成了良好的合作意向,课桌椅一次到位款项分月支付。区政府要求每所学校提前两天申请拨款。为什么实行按月拨付呢?当地一位主管公务员的解释是:这样才能有效监督学校经费使用。

  对于一次性拨付,我们调查了410所学校,赞同的只有27%,这些学校中,99%出现了生源减少的现象;85%的学校校长建议调整为上半年、下半年两次拨付。对于3次以上拨付,尤其是12次拨付行为,94%的校长持不赞同态度,有将近70%的校长认为公用经费按月分12次拨付不太可能。

  如果从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经费合理使用的角度考虑,究竟多少次拨付比较合理呢?对于这个问题,财政部门和学校都有自己的想法。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规范县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拨付次数行为,确实是一个似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申请拨款时差,多大间隔合适

  学校的公用经费从申请到拨付,需要多长时间呢?

  统计结果(见图三)表明,21.4%的县级政府在学校统一提出申请一天后即可拨付、10.7%的县级政府在两天后即可拨付、7.1%的县级政府在6天后即可拨付,累计起来算,申请后1-6天内,半数以上(51.2%)县级政府可以拨付。61.9%的县级政府10天后即可拨付、76.2%的县级政府在一个月内拨付、86.7%的县级政府3个月内可以拨付、91.7%的县级政府半年内可以拨付。可见,拖欠教育经费的地区确实是少数了。从申请到拨付间隔时间超过300天的只有2个县级政府。

  从申请到拨付的时间长短看,全省平均41天;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东部地区平均47.5天、中部地区39.3天、西部地区38.7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申请到拨付的时间长短尽管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都处于同一个水平上,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讲,西部山区政府拨付教育经费的及时性比中部平原地区、东部省会城市群地区稍微好点。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中部地区一个山区县政府从申请到拨付的时间长达360天,这个县拖欠了教育经费将近一年!东部城市的郊区拖欠教育经费长达10个月的事情连续两三年都发生。

  从申请到拨付的时间长短看,全省农村、郊区、城区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依然处于同一个水平之中,即三类地区之间在这个时间长短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郊区的时间最短,33.4天;其次是农村,31.2天;最长的是城区,45.2天。由此可见,在拨付教育经费的及时性方面,农村的县级政府表现是最好的,其次是郊区的县级政府,最差的是城市的区级政府。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全省有12个县级政府教育公用经费从学校申请到拨付的时间长度超过了半年以上,也就是说这些县级政府拖欠教育经费达半年以上。

  从申请到拨付的时间长短看,有两个现象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拨付时间在前,申请拨付时间在后。某县级市第一次拨付教育公用经费的时间是11月23日,可是学校申请拨付教育公用经费的时间是当年的12月8日。经过多方核实,这不是填表的错误,是实际的行为。这虽然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但是值得反思,这个县级政府为什么会如此做?全省有18个县级政府这样做。对于这些县级政府的这种作为,在惊叹其行政效率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担忧其预算的严肃性。

  对于教育公用经费的拨付时间,在410位接受调查的校长当中,所有校长都赞同时间越短越好,其中87%的校长认为1个月到1个半月比较好接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