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正在倒逼户籍制度改革
记者: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改革,在很多人看来,异地高考正在倒逼户籍制度改革。对于户籍制度改革,各位有什么建议?
刘海峰:现在异地高考的改革,表面上看好像是考试或者教育问题,实际上它是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户籍管理的问题。如果你户籍管理跟进了,人口可以比较自由的流动,而且比较容易获得户籍,那么我们现在高考政策就不需要改变。反正你获得了户籍,那我就让你考。比如在北京住了三年五年,就可能取得户籍,那就没有什么异地高考问题。现在问题是,我们的户籍管理比较严格,有的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也有房,但还是不能拿到户籍,那样的话跟户籍挂钩就会造成很大问题。
现在因为社会大众高度关切异地高考,压力很大,这样必然把压力传导回户籍管理这边。户籍管理或者户籍制度不改革,那么社会大众的压力要压到那个地方。现在倒逼回去,就是户籍管理怎么与时俱进。不过,即使是这样,户籍改革还是会碰到大城市跟一般省区差别很大的问题,还会碰到资源、环境、交通的承载能力问题。但户籍又不可能放得太开,于是又是一个两难问题。
唐杰:首先,我个人比较赞同,因为现在户籍制度改革肯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它怎么样推进?要推进总要找一些实现一些关键性的突破不容易点,包括在现在总理现在都说的触碰动利益比触及碰灵魂还困难。但是实际上我们总要在改革当中寻找一些突破点、着力点,我个人是非常赞同从子女入学,也就是说小孩受教育权力这些方面寻求,作为一些突破的点。
其实,以前我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提到这样一种观点,就是可以户籍政策可以以社会公平为导向探索一些在一些政策上去探索“二代优先”政策来破除当前的双重二元结构。严格来讲,这种公平是一种家庭与家庭的公平,因为它是用父母居住就业换来小孩受教育的权利权力,这个在中国是有文化土壤的,我觉得是值得探索的。所以我觉得以像类似推进于这样一些,比如尤其可以从我们说的非户籍人口的这种第二代子女的入手,从他们受教育这种问题入手,来逐步地的剥离户籍上附着户口的公共福利,最终使走向户籍回归它本来的功能,也就是作为人口信息临时民事登记而不是跟公共福利挂钩。这应该是最终的是一种方向。
赵琳:作为北京的一个家长来说,户籍制度改革家长关心的是北京人生存质量和生存空间的问题。不光是交通问题,包括空气污染,包括就业,包括物价,都对北京生存造成很大的困扰,就是因为人口在无限增长,包括北京的孩子上学,像一个班起码都有四五十个孩子,以前是二三十个,那个时候的教育质量跟现在肯定不一样。所以,户籍改革也好,异地高考也好,我希望不要让北京人活得这么累、这么痛苦。
点评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深化教育改革,更加注意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结合起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部提出今年要研究提出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各地要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所以异地高考乃至整个高考改革无不体现了教育改革“敢啃硬骨头”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心。有信心,有勇气,有智慧,我们就能攻坚克难,不断前行!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