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学生减负家长充当“阻力军” 减负尚需“接地气”

2013-03-29 14:5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3月26日,教育部下发的“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一纸通知,表明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强硬态度,减负,要动真格的了。

  而此前北京市出台的中小学生减负八条规定也将推向深入,随之而来的,社会上的种种热议,又一次将减负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减负年年喊,今年来真的

  2月25日,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就收到了来自北京市教委的一份大礼——《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

  《通知》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严格禁止违规补课,严格教辅用书管理,严格各类竞赛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要求。

  在这减负八条中,对学业和作业的控制堪称严苛。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26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不得超过15课时;三至六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30节;初级中学周课时不得超过34节。

  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可适量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五至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此外,小学取消期中考试,初中各年级每学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2次全校或全年级的学科考试。

  减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年年都在讲,可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介绍,尽管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但是广大中小学生依然存在“四多三少”现象——“学习时间多、家庭作业多、考试排名多、课外补习多;睡眠时间少、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少、自主支配时间少”。

  今年实施的减负新规,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确实动了真格。确立了一把手责任制,减负落实不力,校长将被问责。

  据了解,针对减负工作,从4月1日至5月10日期间,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将组织自查。教育部将组成督查组对部分省份进行抽查,抽查情况将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学校将“奥数”与入学挂钩、校外培训机构上新课、赶进度等行为都将作为重点督察内容,通过自查、抽查等形式对不规范办学予以曝光、问责和处理。

  减负不减压,家长心慌慌

  “如果孩子跟着老人或者保姆早早回到家后,只是吃零食、看电视、打游戏、玩电脑。这样的减负,谈得上健康科学吗?”章眉的女儿在北京市东城区一所重点小学上四年级,想象着这样的场景,她很是忧虑。

  减负,是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然而,采访中,家长对减负令并不领情,认为减负之后,心里更不踏实了。

  减负令实施后,为了避免孩子在校时间超出“减八条”的规定,北京市大多数小学都已经开始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这个时间放学,给双职工的家庭带来了烦恼。有些家长甚至开玩笑说要求单位也给放“减负假”,每天早点下班,好接孩子。

  接送问题可以找老人帮忙,请保姆解决。放学早、作业少,怎么更好地分配利用课余时间,成了家长最纠结的事情。

  “孩子天性爱玩,作业少肯定开心。虽然老师说在减负的情况下,会提高课堂效率,可最后成绩怎么办?”培新小学三年级何姓家长说。

  家长们的不踏实更多地还是来自升学的压力。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名校的初二年级学生家长表示:“减负不能治标不治本,小升初、中考、高考,哪样不要分数?虽然学校不会采用张榜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但实际上,在课堂上公开宣读考试成绩,每个学生都很清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不少家长认为,由于中考、高考按分数录取的现实压力,在目前小学、中学阶段倡导减负,虽然是一种美好的设计,但更容易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减负后,一所学校宣布把每天一节的英语课缩减为一周两节,结果遭到家长的联合抵制,在家长再三要求下每周又增加了两节课。

  为了不让孩子“虚度光阴”,或者在学习上落队,一些家长表示,虽然学校减负,家长却不敢放松,一方面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培养点爱好。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成绩下降了,就马上报培训班补课。

  由于小学阶段知识简单,需要反复练习强化。作业少了后学生就缺乏记忆刺激训练,减负后,不少家长选择自己上阵给孩子出题、设计作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