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前沿问题:践行“负责任的教育”

2013-04-01 10:51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则短信:一位长者问一个青年:“你们这一代的责任是什么?”年轻人回复:“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不负责任。”虽然有些调侃味儿,但却显现出当代青年人缺乏责任意识的严峻现实,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当下,在我国教育内部,由于受到陈旧思想观念和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的影响,导致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教育过度”,而道德品质养成、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不足”。

  生活处处离不开“责任”

  《责任决定一切》(唐渊著)一书中这样阐述道: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即责任意识,是“想干事”;责任能力,是“能干事”;责任行为,是“真干事”;责任制度,是“可干事”;责任成果,是“干成事”。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品格和能力的承载,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素养。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品质。试想:一个不懂得负责任的人,你还指望他对事业负责?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成就大业?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你还能指望他为社会尽责、为人类造福?

  宋代著名教育家、我校精神鼻祖胡瑗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之任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充分说明了政府、学校、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担当。

  “责任”与“教育”应有机融合

  负责任的国家需要“负责任的教育”,要成为负责任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办好负责任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要办好负责任的教育,必须依靠负责任的学校;要培养负责任的学生,最终必须依靠负责任的校长和负责任的教师。2005年以来,泰州中学旗帜鲜明地率先提出“负责任的教育”理念,并确立了“倡导负责任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其内涵简而言之就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从政府与教育部门层面来看,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科学、理性地作出符合社会实际并对学校和师生、家长、社会负责任的法规、决策、服务与指导,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层面来讲,就是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行为和自身专业发展负责,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从教师的层面来讲,就是要不断强化对教育事业负责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任、对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负责任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掌握履行责任的知识与本领,进而创造美好的人生。从学生的层面来讲,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牢固树立完善自我、服务他人、回馈社会、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

  “负责任的教育”理念可谓大道至简,质朴无华。其内涵深刻,品位高雅,可以超越时空、跨越国界,适合各类人群,适合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学校、家庭、社会。因而具有草根性、哲理性、普适性等特点。如果全国上下各级政府、教育相关部门、所有学校、每一位校长和老师都有崇高的教育情怀、高度负责的态度、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真正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从国家、民族与社会未来着想,那么,教育的形象、特色、品位、声誉等必将得到显著地提升。

  需要指出,我们所倡导的“负责任的教育”,不是停留在一般意义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上,不是“责任”与“教育”的一种简单的拼凑与组合,而是二者融合而成的“结晶体”。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责任的本领。“负责任的教育”应当是科学、理性、和谐的高品位的,是更关注人性的提升、人格的健全、人的终身发展的,是更关注社会、时代、民族乃至全世界的未来的,是对时代发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社会和谐负责任的教育。“办负责任的教育”应当成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想追求! 1 2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