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功能是点燃,不是浪费
“如果提供了孩子成长发展中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浪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这种教育的无形浪费也深有同感。在他眼中,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掌握某一个考点,而是要培养他们自主钻研的兴趣和习惯,“反复地教、炒,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只能造成无谓的牺牲。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浪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也曾严肃指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公众对教育理念的“集体无意识”:“童年的‘价值’不只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童年本身也是‘生活’,而且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生活,童年如果负担太重,不快乐,将来就会有负面影响。”
这么多学者大声疾呼,也有不少家长意识到了浪费所在,但为何重复教育的劲头却丝毫不减?究竟是什么助长了这种浪费?
储朝晖认为,现行的单一评价标准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外教育都把重心投入到重复的知识学习中,而忽略了各自的定位和职责所在。“分数评价标准把对孩子的评价窄化到了知识点上,把鲜活的孩子捆绑在了死的知识框架之上,导致学校、家长、培训班不考察孩子的成长需要就重复提供知识。”
“相比于知识的传授,教育更重要的功能是点燃,点燃对美好高尚生活的热爱,点燃奋发上进的动力,点燃追求真理的激情。”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蔡望怀曾如此评述教育的力量。而所有这些,显然是“老师声音沙哑、学生一脸茫然”的重复教育难以企及的。
改变单一评价标准,刹住教育浪费“歪风”
在储朝晖看来,要想规避这种教育领域的极大浪费,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课外补充教育形成一种理性的、朴素的价值认同,“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想要的,这才是好的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这样忠告家长:“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培养其自主、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引导其读书、学习,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锻炼其勇于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毅力。有了这些习惯与品质,才是好的教育,孩子才能有幸福的人生。”
否定过“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后,储朝晖如此描绘和谐的教育图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打基础;课外补习班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找到他们的优势潜能方向;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家庭教育着重从意志品质、人际交往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而实现这一愿景的根本,必须改变现有的单一评价标准。
储朝晖认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只有政府对教师及学校绩效采用更为科学、公平的增值性评价;科学解读评价结果,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发展型评价;同时注重改进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形成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全面、多元评价,才能从根本上刹住这股教育领域的浪费“歪风”。(本报记者 邓 晖)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