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辅市场侵权严重 文著协称将起诉相关出版社(2)

2013-02-04 10:11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侵犯的不只是获酬权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教辅图书,种类繁多。以语文教辅书为例,就有同步阅读、语文读本、自读课本、教师教学用书等,范围涵盖中小学各年级。这些教辅书作为教材配套用书,必然要使用相当数量的作家作品。按《全国总书目》进行粗略估算,每年出版的语文教辅类图书有数千种,涉及作品至少几万篇。

  其实,在教辅书擅自选用、改编作家作品的过程中,著作权人损失的不只是获酬权。张洪波说,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像教辅图书这样的非教材类图书,必须事先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约定稿费标准后,才能编写和出版。而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作品收入教辅图书,涉嫌侵犯著作权人的汇编权。

  张洪波解释说,《著作权法》规定,教材属于“法定许可”范畴,可以对已发表作品“先使用后付费”。很多教辅编写出版单位故意将教辅和教材混为一谈,很少主动取得著作权人授权。如果著作权人找上门来,就按照较低的稿酬标准支付稿费。而绝大多数著作权人并不清楚教辅图书需要事先授权,不能像教材那样先使用后付费,更不清楚教材和教辅的法律责任不同,也不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张洪波认为,侵犯作者汇编权、获酬权等著作权权利的侵权行为,均应依法承担不同的侵权责任(如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而且,教材、教辅经常出现不署名、署他人姓名、不标明出处、随意篡改作品名称和内容等现象,这还涉及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

  原创编著者很“受伤”

  抄袭,是教辅图书领域的另一顽疾。

  与常“蒙在鼓里”的著作权人不同,很多教辅图书的原创编著者、出版社,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编写的图书,被一次次抄袭。

  近年来,因教辅涉及抄袭而引发的诉讼案件屡见不鲜。但是,由于维权成本过高,很多著作权人面临的是“赢了官司赔了钱”的尴尬处境。因此,也有很多人只能通过互联网谴责侵权者,而更多的人,选择了忍气吞声。

  “市面上但凡出现一本质量不错的教辅书,书商们很快就会把它包装成自己的书。这几年,真正由教学一线的优秀老师编写的教辅书越来越少,占不到一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一高语文教师李东海认为,教辅图书质量不高,与抄袭有密切关系。

  李东海说:“像名著导读、名著缩写,基本上是年轻的编辑们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汇编。据说,一个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编辑三五天就可以编出一本名著的压缩本。编写这些书根本就不需要专业教师,电脑玩得熟就能编书。”

  一位民营出版机构负责人表示,教辅图书发行环节众多,各环节都要从教辅的利润中“分得一杯羹”,这使得出版方只能极力压缩稿费成本。如果聘请一线教师、教学专家编写教辅,并支付选文稿酬,对出版社、图书公司来说,稿酬成本将大幅提高。(光明日报记者杜羽 刘彬)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