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发现,这一速度,已经远超过了农村学生减少的速度。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刘善槐研究,2000年至2005年学生数量的减少比例均小于4%,从2006年至今,这一比例已经小于3%。
“但学校的减少幅度却没有随之缓和。”刘善槐说,从2000年开始,我国每年小学学校数量的减少比例均超过6%。
刘善槐的话,一针见血。“在学龄人口的地理分布基本没变的前提下,只要学校减少的速度一直大于学生减少的速度,上学的距离持续增加,寄宿制学校建设未能及时跟上,辍学率剧增的临界点必然会出现。”
据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河北省教育厅原巡视员韩清林调研,这个临界点出现在2008年。
“从那一年开始,全国小学辍学率出现大幅度回升。”
韩清林历数,1991年,全国小学辍学生303.23万人、辍学率24.77‰;此后辍学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辍学生减少到62万人,辍学率降到4.58‰。但2008年辍学人数回升到63.25万人,2009年92.64万人,2010年82.83万人,2011年88.33万人,年辍学率分别为5.99‰、8.97‰、8.22‰、8.89‰,“与1997年至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
我国小学辍学率有没有大幅度反弹?是否“回到十年前的水平”?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11月23日答记者问时表示,10多年来,小学生辍学率都没有高于1%的国家控制线,特别是近年来,小学五年巩固率一直比较稳定,“说明我国小学控辍保学的措施是成功的”。“但由于我国学生基数较大,辍学问题仍需得到长期关注。”
在这其间,小学低年级成了辍学的主体。韩清林研究发现,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辍学率分别占辍学生总数的86.8%、73.7%和89.9%。“这成为了新一个历史高峰期。”
“因为农村撤并的主要是村小和教学点,它们恰恰在交通最不便的地方,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刘善槐说,“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徒步上学,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路途中的安全隐患。一旦上学距离超出了一定的范围,而学校的宿舍建设与管理未能跟上,家长往往会让其辍学,直到其年龄能够承受该距离,才可能让其重新回到学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