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冯邵一的成功终究是个个案。其实,冯邵一所谈论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冯邵一不是第一人,也绝不是最后一人。
当一个问题一再重复地出现却总能引发讨论时,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因为持续的讨论会将这个话题永远保持在舆论的中心,不至于被人遗忘;而说它是坏事在于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讨论中,人们已经渐渐麻木,“冯邵一的出现是对教育制度的讽刺。”类似的言论占据了话题讨论的绝大多数。
教育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但问题是,在义愤填膺地高喊口号后,我们是否就能以一句“教育制度亟待改革”作结,然后心满意足地拂袖而去,等着时间将这种情绪冲淡,直至下一个事件发生时,又可以慷慨激昂一番?这种往复的循环除了满足了情绪的宣泄外,于解决问题又有何益?
又有人提出,所有人都被体制所裹挟,除了呼吁教育体制改革外,我们又能做什么?但如同上文所说,在现行的框架内,并不是所有人都摆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摊手姿态,仍然有一些行动者在积极地尝试各种可能性,为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教改作有力的补充。
即使你不是教育工作者,也不是公益机构的志愿者,你还有一个身份:现在或者未来的“父母”。
孩子不自由,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不自由。最明显的例子是,家长们一边喊着只要孩子开心健康成长就好,一边却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施压,自相矛盾程度堪比精神分裂。因此,我们都能做的事情是:通过这些个案,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孩子,从而消灭这种“精神分裂”症状。
多一些踏实的行动,教育的改变才可能发生。 记者 吴敏 实习生 高荧 采访统筹:陈志 戎明昌 姜玉龙 刘茜 蒲荔子 编辑统筹:郎国华 柳剑能 王溪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