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变化”,有时是一种进步
每年进入12月,大学总在忙着应对各路媒体,耐心解释新一年的招生政策和往年相比有哪些“质”的变化。来自学校的新闻越多,人们心头也越疑惑:大学哪来这么大的折腾劲!怎么就不能消停一点,让招生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给一届届的考生都吃上一颗定心丸,也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了解大学的选才方向?
今年,包括三大“联盟”在内的自主招生高校都在压缩考试科目的前提下调整考察方案。有位高校分管招生工作的负责人就感叹:大势都在“动”,只要有一家顶住不动,不想改变考试科目和方案,压力就异常得大。
可事实上,维护招生政策的持续稳定,不出新招,有时候倒还真是一种进步。
几乎每一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应届考生都是根据上一年的考试大纲和科目展开复习的——这并不是考生投机取巧应试,而是认真准备考试的常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每年赶在组织考试前两个多月公布自主招生新政,大幅度调整政策,不仅显得随意,而且是对考生的不尊重。试想,一个考生为了一所心仪的大学已经付出了10多年的努力,最后一年也就是“把长板拉长,把短板补上”,但如此兢兢业业换来的却是一纸突然公告,很可能他的优势派不上用场,心里的求学梦想碎了一地。
在很多发达国家,和教育相关的招考政策如有新举措出台,一般都会提早3-5年时间公布,让受众有一个适应期。而一些重要政策的制定,也伴随有反复的论证过程,以确保新政出台后能够“落地”,持续。
但对我国的大学来说,每年招生“变脸”似是家常便饭,没有压力也没有负担,本应平静出台的招考公告,如今每年都搞得像扔出了重磅炸弹。事实上,如此大的动静不仅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招生有失公平,也是大学在招生和人才培养上欠缺考虑、不成熟的表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