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之困
科研评价体系导致好稿外流,行政化办刊难以适应市场
“现在只要好一点的论文,就尽量送到国外发表。”作为《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毫不讳言“优秀论文外流对国内科技期刊的伤害”。有业内人士对媒体直言,受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高质量论文流失境外,低水平论文长期充斥版面,导致国内科技期刊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只能维持低质量的“生存”。
在此次论坛期间,中国科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科技论文外流的原因”一题中,不少学者都选择了“外部评价体系方面原因,科技评价、职称评聘、奖励制度等均以外国科技期刊为高水准”这一项。据了解,目前科技和工程领域的人员职称晋升和考核,大都以有无论文发表在权威刊物、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等作为评价标准。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形势下,一些科技期刊围绕提高期刊的转摘率和引用率做文章,想方设法追求各种检索数据,以能被收录为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呼吁,要改革旧有的奖励和职称评定体系,放弃片面追求SCI评价体系的做法。“对国内外期刊要一视同仁,承认中国期刊和国际期刊的同等重要性,不采取双重标准。”
相比于学术层面的障碍,国内科技期刊在经营层面处于更深的“围城”,现行管理体制让许多科技期刊步履维艰。据介绍,如今大多数科技期刊社作为直属事业单位,往往接受上级单位的行政命令,人员、经费、发行均由上级单位决定。这种长期延续的行政化办刊模式,使得很多科技期刊自身资源贫乏、资金来源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目标定位模糊、传播和发行渠道狭窄。一旦面对市场化竞争,自我生存能力的羸弱暴露无遗。
“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化改革。”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表示,抓紧完成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任务,使其成为新型市场主体。
刘经南也认为,这是对当前科技期刊小、散、乱结构性弊端的根本解决之道。“我认同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编辑部并入出版企业的做法,由社会效益和效果来决定其生存,由市场法则来决定其优胜劣汰。”
“品牌建设、广告宣传、进行成本核算,这些都是科技期刊未来需要学习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说。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