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人民日报:文化场馆何时才能热起来(2)

2012-10-19 13:46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国际上有种说法,认为人均收入如果超过某一界限,文化消费就会蓬勃兴起。其实,这种观点只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不是什么客观规律,不是一定就会发生的。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养成文化享受和文化消费的习惯,即便有了钱,也不一定就会去读书、欣赏艺术。“文化味儿”不是有了钱就会有的。

  与经济发展相比,文化习惯的养成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绝不是短期可以见效的。实际上,文化滞后于经济,是世界历史上常见的现象。早在1890年,美国就已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那时没人认为美国在文化上有何傲人之处。美国文化席卷全球已是二战以后的事了。因此,对今天的中国而言,从小培养文化习惯、拓展孩子接触文学、艺术的途径,才是根本之计。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公共文化设施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尽管免费开放消除了公众进入的门槛,但因宣传不够,许多人根本不知道去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不用花钱。据北京市调查,竟有一半公众不知道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是做什么用的,更别提自己能从上述公共文化机构里获得什么。由此可见,免费开放只是第一步,公共文化机构要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最起码要让群众知道自己身边有哪些可去的文化设施。在英国,婴儿出生后,当地图书馆就会给尚在襁褓中的他寄去读者证。这种主动服务、从小培养未来读者的意识是我国公共文化机构普遍缺乏、亟待加强的。另外,新建文化设施选址不够合理、经费不足影响了内容的更新等,也是普遍的现象。

  总之,只有国人真正重视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改进服务质量,相信那些花费纳税人巨额资金建立起来的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一定会热闹起来。(张贺)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