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人民日报:今天,我们如何行孝

2012-08-30 13:1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日前,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发布新“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内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作为道德行为,孝行能否标准化?关注社会现实,新“24孝”对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

相关内容>>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 含"教父母学会上网" 

  从“强人行孝”到“导人敬老”

  湖北 黄策舆

  从“教父母学会上网”到“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从“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到“经常为父母拍照”,新“24孝”行动标准无不散发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寓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于时代脉搏之中,体现了“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然而,100个人就有100种行孝敬老的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无法用一刀切的抽象标准剪裁一切孝行。一个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如何承担长途路费常回家看看?一个不会上网的中年人,如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教父母学会上网?行孝是具体的,因人而异、因时而殊,不是按图索骥、照本宣科的标准化行为。正如孝行难以标准化,孝心也不能量化,何必苦苦追问24条标准能做到多少,只要心中有孝,能让父母开心,行之一二,亦足为孝。

  因此,新“24孝”行动标准不应是“强人行孝”的硬性规定,而应是“导人敬老”的软性建议,其意义不在“标准”,而在“行动”——它树立起了一面价值的参照和孝行的镜鉴:透过24条行动标准,人们看到父母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而这正是行孝敬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