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农村教育:一道难解的考题?【朱寅年教育观察作品】

2012-08-25 02:5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1 农村教育:一道难解的考题?【朱寅年教育观察作品】
一位学者曾这样对本报记者说:步履维艰的农村教育问题如果不解决,谈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天方夜谭。
时值“两会”前夕,令记者感慨的是,同去年一样,众多委员和代表关注的教育焦点竟然还是农村教育。
2月28日,在由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等举办的教育沙龙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众多学者几乎都承认这样的一个观点:中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农村教育问题。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则意味深长地说:“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比发现的严峻得多,面临的挑战比预见的艰苦得多,面临的改革发展的任务比正在做的艰巨得多。”
为农村教育求解,几乎成了众多教育界人士回避不了的考题。

体制悖论:事权财权何时统一?
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我国的农村教育是交给县级以下的机构去办的,现在则提出“以县为主”。但县与县之间发展不平衡,很多县的财力是相当有限的,比如在2000多个县中,其中就有529个贫困县。很多贫困县义务教育的投入已经超过财政投入的70%。
“以县的财政来承担农村教育的发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全国人大代表、武汉教育局副局长周宏宇教授斩钉截铁地说。
税费改革以后,我国取消了教育费附加,以及其他一些收费,农村教育确确实实又受到了一次冲击。一位学者对记者说:“就连农村教师的工资有一部分都是来自税外的收费,而财政又不能承担起这一部分投入。这怎么办?收费、集资、摊派等途径也都被纷纷堵死了。但是教育要发展,没有钱怎么行?”
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农村教育的管理体制不顺,即事权和财权没有统一。事权就是农村教育的管理体制;财权则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体制。要做这件事情的却没有一定的财力,这个中间存在着不匹配的现象,从而也导致了农村教育在管理和投入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困难重重,但头一个困难就是事权下放与财权上收的矛盾。”这是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的观点。
周宏宇认为,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就必须在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上进一步明确。哪些是县里面可以承担的,哪些是市里省里可以承担的,哪些是国家应该承担的,这几级的投入比例,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尽快明确下来。

教育负债:这个包袱怎么吃掉?

农村学校建设,虽然有国家的投入,但在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一种集资摊派的方式来进行的。义务教育两基达标建设,很多情况下都是基层政府和学校向银行贷款、集资,采取负债的方法来进行的。
张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一年前,他在东部地区某发达省份的一个县做了调查,几乎每一所小学和中学都有负债问题。教育负债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个亿,但整个县的财政一个亿都不到。这钱怎么还?中西部贫困地区更是还款艰难。
 温总理在“十一五”报告起草过程中,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乡村债务必须要解决。“乡村债务解决当中能不能有一个优先级,就是首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欠债的问题。” 张军说。
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转移支付能否解决问题?“从财政来说,我们的转移支付非常的不规范,政府从财政里面拿出一部分作为支持义务教育,这是临时性的,它不能作为持久的制度。”
对于这些义务教育债务,张军认为可以借鉴一些金融界的办法。可以把它分类,划分清楚。该国家付的国家拿走。银行欠款问题怎么解决呢?就像处理企业不良资产的债务处理办法,由银行系统通过若干年在中央转移支付,或者说给予一定的税收,或者经营方面的优惠利润政策的情况下化解一下以。
但是还有一个麻烦,学校来欠施工队等建筑企业的钱怎么办?因为学校没有钱,地方财政没有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共同想个办法解决。

辍学顽疾:一个走不出的怪圈

有一现象很令人关注,那就是“4321”现象,即在一所农村初中,一年级时是四个班,到二年级就变成了三个班,到三年级就变成了两个班,而最后到四年级就只剩一个班了。




广告资讯:QQ:721800272